第二十二章吐蕃覆灭(二)
“全军进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另外孤在问程将军一句,你能够站在孤的身边?能够到时候孤要你对付孤的父皇,你能吗?”李慎看着程咬金,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问道。
帐篷里面的几位将军闻言脸色变了变,太子殿下还真是胆大,这种话也能够当着他们说出来,就不怕到时候他们向陛下告密?
程咬金闻言满脸尴尬的摇了摇头,道:“这个俺不能答应,怎么说陛下对俺老程不错,俺要是帮你对付他,俺还算是人嘛!只要你是对的,俺可以选择中立。”
“你感觉可能吗?”李慎笑着问道。
对于程咬金如此诚实的回答,李慎也非常满意,就算是不站在他身边,也无所谓,要的就是这种有情有义之人。
“有啥不可能?这军队又不是俺老程的,军队越强大,大唐不也是越强大,俺最多也就过过枪瘾而已。”程咬金胡咧咧的喊道。
“等你掌控了这样的军队,你的想法就会改变。”李慎说道。
“苏定方这小子能行,俺就不行?凭啥?”
“苏将军和你不一样。”李慎回道。
“有啥不一样,难道俺比这小子差了?打仗没有这小子厉害?”程咬金板着脸喊道。
苏定方无语的摇了摇头,道:“老程,虽说你比我大一些,可是也不能一口一个小子吧?”
程咬金牛眼瞪着苏定方,道:“咋滴不行啊!你就是比俺小一天的时间,俺也能喊你小子。”对着李慎,道:“殿下,你也忒偏心了一些。俺倒是想要听听,这小子和俺有啥不一样。”
“苏将军现在跟在孤的身边,你能办到吗?”李慎问道。
“这小子是墙头草。”程咬金回道。
“是不是墙头草,孤还是能够分辨出来,因为他所站的位置和你不一样,你所站的位置一是情义,二是你自己,第三才是百姓们。苏将军却是和你相反,他站在百姓的角度,所以他会站在孤的身边,因为孤能够改变如今大唐的状态,让百姓们能够安定生活,而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李慎顿了顿,对着程咬金,道:“程叔,孤喊你一声程叔是因为你为大唐立下赫赫功劳,让百姓们能够安定下来所付出的努力,你说孤的话有没有说错?”
“没错。”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你没有见识到,根本就无法体会他们的战斗力是怎么样,孤说他们在丹药充足的情况下,任由你千军万马过来,也只有送死的份,孤的话并没有夸大。到时候你掌握了这样的军队,在孤和父皇之间,要是你选择了父皇了,你知道孤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李慎淡淡的解释道。
“要真是按照殿下所说,后果很严重。”程咬金回道。
“虽说你平时嘻嘻哈哈,可是你也应该明白朝中的局势是什么样子,孤父皇他对孤是什么态度,其实他早就想要将孤这个太子位置拿掉,要不是碍于祖宗传下的礼法,还有当年的时间,你感觉孤现在还会是太子吗?”
程咬金吞吞吐吐的道:“很有可能不是。”
“那你感觉孤敢将这些装备给其他人吗?”李慎笑着问道。
“不敢。”
“这不就结了。”
“如今所面对的情况也就这样,孤还是之前和你们商讨的一样,大军只对吐蕃的将士进行围捕,咱们这次对吐蕃的征讨并不是杀戮,牵着根源,怎么说吐蕃也是我华夏一脉传承下来。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回归华夏的怀抱,让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彻底认同他们是华夏的子孙而已,希望众位将士能够明白,能够准确的对将士们传达孤的意思。”
“末将领命。”
“苏定方,秦怀玉二人留下,孤有些事情和你们具体说一下,其他人先散了吧!”李慎说道。
“末将等人先行告退。”
看着众人离去,苏定方站了起来,走到中央双手抱拳,单膝跪在地上,道:“末将多谢太子殿下信任。”
看着苏定方眼中微微有些激动的样子,李慎笑了一下,点了点头,道:“苏将军起来吧,用不着如此,孤只希望你时刻能够谨记,你所站立位置,不是为了个人,也不是为了大唐,也不是为了孤,而是为了咱们华夏千百年受苦受难的百姓,站在他们的位置为他们考虑,身为大唐的将军,就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最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定的生活在这片大地之上。”
“殿下的话,末将这辈子都会时刻谨记在心中,绝对不会辜负殿下对末将的一片厚望。”
李慎伸手挥了挥,道:“用不着如此,苏将军的秉性孤还是了解,要不然当初孤也不会找上苏将军,请起。”
当天地人和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事情发生,这是永远都逃不掉定律。
大唐能够将隋朝取而代之,也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才会开创不一样的盛世王朝。
在历史上面留下厚重的一笔,让后世子孙都都铭记在心中,身为一个唐人的自豪,可以骄傲的对全世界宣称,他们是华夏人,是唐人。
历史的变迁,华夏的衰落,被异族的侵略,华夏的汉人在白种人的眼中始终属于低等人的存在,包括各种肮脏的代名词。
那是因为他们惧怕,他们华夏,他们惧怕汉人,因为他们创造出璀璨的文明。
他们扎根在这片大地上几千的光阴,始终没有灭绝掉。
他们一直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端,俯视着这片大地上面的万物。
他们害怕有一天他们会重新站立起来,剥去他们现在的表面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地位。
历史的车轮不停的转动着,衰落过后即将面临的是鼎盛。
饱受过痛苦摧残的中华大地儿女,他们在休养生息,等到他们再次站立起来的时候,曾经的一切,他们将不会让它们再次发生,因为他们时刻铭记着那刻在心中几百年血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