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三百一十一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香港的片子界历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片子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20世纪80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那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片子,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片子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布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
跟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80年代的香港片子由于太过偏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片子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片子造就明星、抹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片子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财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
片子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片子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片子属青云直上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港片全盛之时更曾雄霸亚洲、虎视欧美。不过,单就片子工业成长而言,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台湾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水平远不敷严密有序。首先,依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片子一旦开机便
需循序渐进,不得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片子导演好比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办法却大不相同:在包管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阐扬、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片子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另一方面,与好莱坞奉行专业分工、各司其职,香港片子黄金时代的影人则擅长全职多能、集体创作。好比陈勋奇、徐克、许冠文、王晶等导演都是经常身兼监制、导演、主演、配乐、武术指导数职于一身。同时,香港尽管也有很多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可是自麦当雄开始流行监制主导创作以来,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片子都集体创作完成的。第三,香港片子素以拍摄迅速为特色。要香港的拍摄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粤语戏曲片就有“七日鲜”的纪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纪录几乎被追平,吴镇宇导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时间,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片子之所以要拍摄快,主要是为了赶档期,既赶明星的档期,更主要的是为了院线的上映档期,港片兴盛的时候,院线需要大量的港片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