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抱歉,经书友提醒,我才知道“肃王府”的面积我计算是单位弄错了,我错将100x100的单位记成亩了。所以,应该是两公顷,或者称三十亩地,用现在话说,就是两万平米,十分抱歉。』
————以下正文————
区别于楚国敬畏莫测的鬼神,魏人则更加尊敬『天地』,并且在魏地风俗中,也普遍流传着『天父而地母』的说法,这显然是将『天地』视为哺育众生的至高神祗。
为了向这两位至高的神父神母表示尊重与敬畏,自大魏建国初期,便在南郊与北郊分别建造了一座专门用来祭祀的建筑,分别是『圜丘』与『方丘』。
其中,南郊的圜丘祀天,而北郊的方丘祭地,暗合当代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概念。
而这几日赵弘润等人口中所说的祭天,用更加书面的说法,实际上指的便是『祀天祭地』仪式中的『祀天』部分。
祭天的场地,在大梁南郊的『圜丘』。
圜者,圆也。
因此说白了,圜丘就是一座圆形的高台,又称『祀天坛』,是专门主持祭天仪式的场所。
别看这祀天坛用的次数不多,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非但工部每年翻修这座建筑,礼部亦会专门派兵驻防,以免有人前来捣乱损毁。
不夸张地说,除非是举行祭天仪式,否则魏人是不会轻易接近这里的,以免惊扰到『天父』。
这一点,对于处在北郊的『方丘』亦是如此,不过这里不做赘叙。
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原本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按照惯例,由禁卫军与礼部的仪仗军所接管,后两支军队,将在这种特殊的祭天日子里。接管这里。
前者负责维持治安,至于后者,都说了是礼部署下的仪仗军,不言而喻。
当日清晨。魏天子与朝中百官便于城南集合,然后步行前往祀天坛。
是的,步行。
在这个日子,哪怕是尊贵如魏天子,也必须恭恭敬敬地步行前往祀天坛。不能乘坐皇辇马车代步,以此表示对天父的尊重敬畏,以及对祭天仪式的重视。
而在这支从大梁南城门徒步前往祀天坛的大队伍中,自然也包括赵弘润。
“弘润,你看起来气色不大好。”
在赵弘润身旁,雍王弘誉纳闷地望着眼眸布满血丝的八弟,颇有些纳闷。
毕竟在他看来,这个八弟可不是那种会因为今日的祭天仪式而受到什么影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