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没变过。李
诚能理解李世民终止谈话的心理,不紧不慢的往外走,回去要写的奏折,应该有两份,一份是改土归流,增加自耕农的话,自然就增加税收咯。开海又是另外一个收入渠道。贞观年不缺钱,但是危机已经出现了苗头。
李世民其实已经看见了危机的苗头,但是他无能为力。这就是农耕文明朝代更迭的主要原因之一了。隋朝的前车之鉴,使得李世民不敢把步子迈的太大,但他肯定不会无所作为的。就算是种下一粒种子,李世民也会去做一下。贞
观之治被后来人推崇备至,把李世民跟朱由检换个位子看看,李世民能不能玩的转。人口锐减,导致耕地是粗狂耕种的唐朝初年,与明末那种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比起来怎么比?更不要说,唐朝还是能收到商业税的。大
跃进在李诚看来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的。一个国家的飞展,只是能厚积薄那种。就像兔子国,改革开放,埋头苦干二十年后,突然力。再往前追溯,不难看到之前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走
在街上,看着胡商小心翼翼的躲在路边,给李诚让出道路。所以说,唐朝这个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华文明农耕阶段的最后辉煌啊。后来的朝代,都是自认为最强。至于经济实力最强的宋朝,那种扭曲的体制怎么可能早就强国?
李诚在马背上胡思乱想,李山拖着一条铁棍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前方一辆马车过来时,李诚只是看一眼,脸色微微一变。
正经的是李诚给对面让路,毕竟人家前呼后拥的,几十号人呢。李诚这边才两个人。但是对面的车里传来一个脆脆的女声:“瞎了么?还不赶紧给自成先生让道。”
李诚叹息一声,缓缓策马上前,车窗的帘子掀开了,露出高阳那张娇艳的脸:“先生这是要回家么?”李诚点点头:“殿下这是要进宫么?”“
妾身去探望父皇呢。”高阳的答案也就是没别人听到,堂堂公主面对自成以妾身自居,不合适啊。但是高阳很自然的,对着李诚的眼神里,全是仰慕。“
走了!”李诚挥挥手,策马往前,高阳也没纠缠,缩回车内,脸上带着微笑:“君子如玉!”真是一个敢爱敢恨,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娘子。也许她和辩机的事情是杜撰的,但是也确实在历史上留下的自己的印记。
李诚的出城计划自然是取消了,回到家里就写奏折,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改土归流和开海这两个政策,对于大唐来说是影响最小的。实际上唐朝的开海和明朝的开海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