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立国之初,曾提倡重农抑商的政策,不但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而且还通过其他各种手段来使商人难以有所发展,这其中就有管制人口流动的手段。
只要是没有功名的普通百姓,离本乡十里之外,都要从官府开具路引、过所。否则,一旦被官府路卡查知你私自外出,将受到严惩。而商人自然就在这严格的要求之下,大大地延缓了商业的发展。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来的这些规矩终究还是被慢慢破除。到了如今的万历年间,官府几乎已不再查问过路之人的路引,大明的商业也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商人地位更是与日俱增,虽然依然无法和读书人或是官员相提并论,却早已超过了寻常的匠人和农民,成为仅次于士大夫阶层的统治阶层。
也正因为如此,商业运输在大明各地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水陆交通比之百年前自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沟通南北的运河之上,每日里都有无数运货送人的船只在水面上频繁往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时间进入到七月之后,运河上运货的船只就比夏日更多了些,大家都清楚,那是南方的一些大盐商们趁着粮食还在田头未熟的机会,在尽快把需要贩售到北方去的食盐尽快送过去。
每日里,都有数条吃水颇深的盐船并排着由南向北,运河两岸的百姓对此也早已见惯不怪,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对此多留意几眼。但今日,在离着江苏边界还有三里多的李家集码头之上,却有几名粗壮的汉子正仔细地盯着那几艘盐船,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这些汉子都穿着最普通不过的粗布衣裳,粗手大脚之余,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也是黝黑的,一看就是干力气活的人。所以出现在码头上,自然很是合适,不会引来任何人的注意。
但偏偏这三五名汉子轻声的谈话却是非常的不一般——
“今日从这儿过去了几艘盐船了?”
“五艘……再加上前几日我们盯着数的数目,合在一起该有二十多艘了。”
“差不多就是那些大盐商运往北边的所有食盐数了吧?”
“差不了太多了。是该跟前面的兄弟发出信号,叫他们动手了。只要把这些盐船全部搞掉,咱们的任务便算成了。”
“好,那便照计行事!我和老六继续在这儿盯着,老四你这就快马跑去前面通知,想必再过个两日,他们便要进入到咱们的埋伏圈了。”
“成,我这就去!”一个汉子答应了后,便把手上的粗瓷茶碗往破木桌上一搁,又拿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