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游戏美食家 > 第五百四十章 重阳渊源

第五百四十章 重阳渊源(2 / 3)

糕”的风俗正式见于载籍,如吴自牧《梦粱录》卷五记临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其后如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亦载北京重九之俗:“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这种插小旗于花糕上的传统,迄今不改。度其原意,是普通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替代登高(糕)、以插纸旗替代插茱萸,藉谐音虚应故事耳,意图则仍在避祸。

一说重阳糕之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如明谢肇淛《五杂俎》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称,民间风俗,于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又宋佚名《岁时记》称“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已见对糕之佐料饰物的谐音表达。

《帝京景物略》等习俗史料皆有重阳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的记载,民间迄今盛行“九月九,搬回闺女歇歇手“的谚语,所食花糕中的枣、栗、瓜子(仁)等佐料或糕面上“蛮王狮子“(宋缜密《乾淳岁时记·重九》)等图案,隐含着少妇向娘家哀求早生儿子之祝吉的动机。一切这些,均是“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一说九月初九食糕的风俗在唐代曾经盛行,《刘宾客嘉话录》里载有袁德师因父讳高而不敢随“九日出糕“之俗的笑话;《唐六典·膳部》中,亦有“九月九日麻葛糕“的记载,惟无重阳节物之名。其道理固如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所云:“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就是说,古人以九月黍谷成熟,因此用之蒸作糕点一类的食品祭奠祖先并荐神尝新,吕原明《岁时杂记》称“二社(即春社、秋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恰能勾勒出重阳糕的原型就是前人在春秋两次社祀中用以奉享祖神的祭物。又据《隋书·五行志》载,在南北朝时,民间有“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的童谣,益知此俗由来已久,只是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重阳节风俗的盛行,才演化成为该节日的专有食品。惟其喜贺秋成的民俗涵义仍留存许久,观陆游“旋压麦糕邀父老“之诗及吕氏”二社……尚糕食“的记载等可证。

又有一说,谓重阳糕的源头是先秦的食品“蓬饵”。“蓬”即蓬子,蒿类植物;“饵“即富于黏性的食品,现代汉语辞书多释为“糕饼”,因知蓬饵就是用蓬子掺和米粉做成的

最新小说: 魔法与万象卡牌系统 甜妻在上:郁少,放肆撩 从斗破开始攻略少女 斗罗之斗战神 林家有女异世归 神尊追妻:逆天神女 韩先生,情谋已久 斗罗大陆之武魂是铠甲 恭喜殿下:王妃一统天下 重生八零小妆娘:爷,有点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