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六百三十五章 正旦大朝,大唐威严

第六百三十五章 正旦大朝,大唐威严(1 / 1)

大年初一,正旦之日,寅时三刻,天色黑暗。

开化坊大街上,韩王府,霍王府,江王府,郑王府,还有在京诸宗室郡王,郡公,世子,同时打开府门,上百名各府护卫,同时冲到长街上,高举火把,将整条长街照的透亮。

片刻之后,一身朝服的各家亲王,郡王,郡公,世子,全部都骑在高头大马之前,依序排队,无声,缓慢的朝着坊门而去。

出了坊门,李绚的身侧便只剩李竹一人,手里把着灯笼,缓缓前行。

其他各家各府宗室也是同样。

大朝会前,所有官员,王族和勋贵,都只允许带一个护卫相随,其他人等,一律不许上街。

……

朱雀大街上,金吾卫早已戒严四周,一匹匹高头大马在随从护卫的牵引下缓缓前行。

大唐天朝,官员上朝多骑马而行,除有特殊情况外,很少有坐轿而来的。

太极宫宫门之下,无数的金吾卫面色肃然的站在了宫墙之上。

左金吾卫大将军房先忠,右金吾卫大将军薛孤吴,一左一右分别站于宫门两侧,静候群臣。

李绚微微抬头,随即又低下头。

此种场合,甚至就连武后最心中的程处弼都没有资格站在宫门之前。

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比金吾卫将军,强的不止一处。

上方旌旗招展,刀枪林立,下方百官站立,肃然敬畏。

“咚咚咚”五更鼓墙,宫门大开。

无尽的庄重和隆重之中,朝贺正旦元日的百官,在宰相,三司使,两位左右大金吾,三位亲王的引领下,文武百官身着华服,排列整齐,共同迈步向前。

宽阔笔直的宫廷道路两侧,火炬高高的点燃。

宫城之中到处布满了红色的绫罗绸缎。

百炬拥马,方布象城。

东方的天空上,大日初升,照在含元大殿的宫墙上,熠熠生辉。

进入到含元殿中,李绚站在右侧第二排,嗣郑王李敬之后,前方是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和江王李元详。

韩王李元嘉为天下亲王之长,皇帝李治的亲叔父,太子,英王,相王也需执礼之人,如今就任泽州刺史。泽州距离长安并不远,以韩王身份,每年都要回京参加正旦大朝会。

霍王李元轨是定州刺史,北边便是突厥诸部,这两年突厥各部颇不安宁,此番将他召回,怕也是有所别意。

江王李元详去年新调任郑州刺史,如今也被召回朝中参与正旦大朝会。

除中枢诸臣外,其他各州刺史,无诏不得入京,但正旦大朝会,基本长安附近诸州刺史都在受召之列。

十六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参军,所有京司九品以上官员,回京述职官员,甚至少数贡生举子,致仕官员,也将列于太极宫内,但只有五品以上官员可进含元殿。

除此之外,含元殿内,还有在京诸使臣。

突厥,大食,波斯,天竺,吐蕃,新罗,倭国,于阗,龟兹,焉耆,疏勒,琉球、安南、真腊、爪哇、回纥、铁勒等共四十余国国使,俱都列于含元殿内。

李绚穿一身紫色九蟒九章袍,双手捧象牙笏,腰间挂一柄八面汉剑,随着李元嘉等人,与群臣一起站于含元殿东侧,左侧前方第一位,为中书令郝处俊,第二位便是他家岳翁尚书左仆射刘仁轨。

之后为尚书右仆射戴至德,侍中张文瓘,侍中赵仁本,吏部尚书李敬玄,兵部尚书裴行俭,刑部尚书裴炎,工部尚书刘审礼等三省六部九寺重臣。

李绚的右侧一列,为尚书左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六部侍郎,九寺少卿等人。

再右侧为天下各州都督刺史,为首的,便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窦玄德,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独孤德,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洛州刺史,甘州刺史等人。

台阶上方,英王李显,相王李旦,站立在台阶两侧。

就在此时,含元殿殿门口,宫中内侍高声呼道:“圣人到。”

殿中众臣同时躬身垂首,但眼角余光俱都落在含元殿门口。

身穿黑色金边九龙九章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一脸冷肃的高宗皇帝李治,缓步的走了殿中。

在他的左侧后,跟着一身凤袍的天后武氏,在武氏的身后,跟着谨小慎微的太子李贤。

皇帝和皇后步入含元殿,殿中无数拥有屠国灭种之能的朝臣,同时屏住了呼吸,躬身垂首,面色肃然。

庄严神圣,甚至让人呼吸不过来的的气氛,让那些来自诸国番邦的外臣心中更加的惶恐。

新罗请罪使钦钝角干更是深深低头,不敢抬眼看上一点。

在场当中有太多当年平灭百济,高句丽的重臣在了。

新罗人何尝不清楚,他们之所以能和大唐在东岛抗衡,无非就是因为新罗距离长安极远,加之道路崎岖,山川险阻,天气酷寒,否则,他们早就像突厥一样,被大唐打的国之不存了。

就在这个时候,高宗皇帝已经坐在了皇座之上,天后武氏和他平起平坐。

正旦大朝会,皇后入朝,此乃常制。

一名内侍省典议高声喊道:“圣人至,众臣行礼,趋。”

喊声落下,殿中众人同时向前半步,单膝跪在地上。

“脱舄!”

众臣同时将双足上的厚靴脱掉。

“解剑!”

携带佩剑的官员和武将,同时将自身携带的佩剑解下,置于一旁。

大朝会,是整个天下群臣,唯一有资格将自身的佩剑带往皇宫大殿的时候。

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佩剑资格的,有这一资格的,大多数是三品以上的州刺史,都督,尚书,将军,大将军,亲王,群王,乃至三公。

“俛伏!”

众臣双膝跪倒在地,行大礼,同时齐声高呼:“臣等拜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宏大的声音在整个含元殿不停的回荡。

“兴!”

“谢陛下!”众臣缓缓起身,手里的象牙笏紧紧握在手上,双目低垂。

此时,侍中赵仁本从群臣之上走出,走到御座之下,躬身道:“臣,侍中,赵仁本启奏,上元二年,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诸业顺畅,天下安定,臣以天下臣民,启祝陛下万寿无疆。”

“诸位爱卿辛苦了!”李治醇厚的声音在整个含元殿响起,他看向侧前:“太子!”

“遵令!”李贤从一旁内侍捧着的托盘里取过圣旨,然后上前三步,捧着递送到侍中赵仁本的手里。

赵仁本对着李贤微微躬身,双手接过圣旨,然后直立而起。

走到皇座左上,众臣东北位置,赵仁本张开圣旨,大声宣布:“有制!”

李绚跟着前后众臣,再度跪拜在地:“臣等聆听圣训!”

“今夕岁首,时会四海升平之运,八方宁靖,功德贤均,内外恩并。风调雨顺,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天现祥云。

神聪明之德,振威武之气;铃阁宣劳,海上著安攘之绩。足兵足食,节钺之绩烂焉;将翱将翔,佩环之助远矣。

荷天之宠光,弥耀于鱼轩;惟德之行儆,益勤于鸾壶。寰海尘飞,一朝尽息;修德振旅,劝务农穑。

登沅湘而逐薰鬻,无远不临;举风后而用力牧,惟贤是试。

王者至仁则见,盖太平之符也。

天有历数,钟我皇朝,威恩并隆,远人宾服。

今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履新之庆,与陛下同之。”众臣跪拜,齐声朝贺:“臣等恭祝陛下万寿无疆,祈愿大唐万寿无疆。”

“众位爱卿请起。”李治的声音再度响起,众臣这才肃然站立而起。

“来人,舞!”

皇帝话里刚落,四十九名千牛卫便已经从门外而入,一手持刀,一手持盾。

“咚咚咚”长刀拍击铁盾,发出巨大的声音,伴随军士呼喝之声,更人震人心聩。

长刀往来疾徐,击刺之象,绵密有序,闪烁之间,只见刀光,不见人影,越发凶险。

军阵变化不停,左圆右方,先偏后伍。

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娴熟异常。

四周数十名乐工吹奏之音,已经渐渐的落入高昂,众臣之心,越发激荡。

后座诸国番臣,心中越发的敬畏,尤其是吐蕃国使和新罗国使,更是瑟瑟发抖。

秦王破阵舞毕,千牛卫退出。

众臣齐声高呼:“圣人威武,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内侍省典议高声喊道:“再拜!”

众臣立刻再度俯首行礼,同时齐声高呼:“臣等恭祝陛下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众卿平身!”高坐之上的李治满意的点点头。

此时,身着深绯官袍的中书侍郎李义琰,上前拱手道:“启奏陛下,诸州奏表,上呈祥瑞,恭贺陛下万寿无疆。”

李义琰拱手之间,千牛卫抬一案奏折置于李义琰右侧后,给事中以祥瑞表案案置李义琰左侧后。

李治微微点头,李义琰拱手而退。

户部侍郎上前,拱手禀奏,同时有千牛卫将诸州上供的贡品,置于祥瑞和奏折两侧。

礼部侍郎上前诣阶,拱手道:“臣礼部侍郎李怀俨有奏,诸蕃进献贡物。”

李治微微点头,看向侧方,侍中前承制,上称:“制曰,可。”

太府少令,鸿胪寺少卿两人左右,引诸蕃携贡物上前。

一名颌下长满络腮胡的魁梧大汉,带着金珠皮帽,穿一身干净皮衣,上前道:“臣,云中都督府司马阿史那·阿谤步,上呈骏马八千匹,恭贺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突厥人,八千匹骏马,李绚立刻关注过来。

要知道,数月之前,突厥颉利和突利两位可汗的嫡孙,还试图从长安逃回突厥,但可惜,最后被李绚全部都抓了回来。

去岁冬日,刑部尚书裴炎巡边。

具体杀了多少人,朝廷没有公布,但裴炎这个刑部尚书出行,下手可比裴行俭这个兵部尚书要阴狠多了,如今光听这八千匹骏马,就知道裴炎打的有多狠。

光这一件事,裴炎在薛仲璋身上有多少失误,就已经全部弥补了回来。

不过薛仲璋之事,终究对他造成了影响,原本凭借这次的功劳,裴炎说不定能够更进一步,但现在,有这件事挂着,裴炎想要更进一步,就更难了。

突厥,大食,波斯,天竺,相继奉上新年贺礼,礼品有金盆,秘药,珍珠,珊瑚等等。

这个时候,一名吐蕃使臣终于上前。

众臣呼吸之声顿时轻缓,今日这重头戏,终于开始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天空中一朵云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皇叔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这个暴君,我养的! 我在大唐是传奇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