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刘衍与酒井忠胜达成停战协议。
按照这份协议,明军与朝鲜军撤出忠清道,向北退入京畿道和江原道一带,并且保证不会对驻扎在朝鲜国境内的日军发动突袭。
日军则限期在十五日之内从全罗道、庆尚道撤军,并且释放所有强行征召的朝鲜仆从军及朝鲜百姓。
同时作为赔偿,日军将放弃囤积在济州岛的钱粮补给,由明军北洋舰队负责接收。
对于这份停战协议,后世大明的史学界褒贬不一。
有的学者认为,当时身为数十万明军精锐统帅的刘衍过于谨慎,在占据战场优势的情况下,应该以几十万朝鲜军为先锋、数十万明军精锐为主力,不惜代价与日军在朝鲜南部展开决战。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在当时的局面下,瀚海都护府正遭遇大规模的瘟疫,西域各部因此实力大增,暗地里小动作不断,而大明的国库也因为持续的大战,以及各种大规模的投资而逐渐枯竭,在这种局面下,刘衍没有拿数十万明军精锐、以及大明的中兴局面作为赌注,与日军在朝鲜境内展开决战,是老成谋国之举,并没有什么差错。
这两种论调自明军从朝鲜撤军之后便开始不断争执,直到几年之后刘衍率军东征日本的时候,才逐渐平息下来。
而此时,酒井忠胜根本顾不上许多,当刘衍、李倧率领将近百万的大明、朝鲜联军向北撤退的时候,酒井忠胜立即下令日军各部向全罗道最南端的长兴府撤退,各部配属的朝鲜仆从军也立即就地解散,以节省大军的物资消耗。
日军各部主将也率军从朝鲜各地飞速向南撤退,生怕明军会突然撕毁协议,对己方发动突袭。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朝鲜全罗道和庆尚道各处,几乎都能看到向南飞速撤退的日军兵马,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七月底左右。
到了八月初一,酒井忠胜已经率领主帅所部五万兵马抵达了长兴府,此时在长兴府南面的港口上,大批的日本安宅船和数不清的运输船频繁进出,正在将大批的日军士兵和物资运送出去。
“幸好!”
酒井忠胜松了一口气,此时各部的斥候在北面数十里的范围内搜查,并没有发现明军南下的踪迹,看来明军真的信守承诺,并没有趁机发难。
“看来明国刘衍当真是君子。不!”
酒井忠胜心中暗道:“刘衍更是枭雄,此人明白,即便是发兵追击,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彻底击溃我军,明军一样要承受巨大的伤亡,战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