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084章县衙情况接下来苏泽又是制糖,又是制盐,忙的满头大汗,这些都是要让林德清送到鬼市去卖的,苏泽用“账房”技能估算了一下,只要卖掉应该换上二百两银子,那就能买下张海虎手里的五十杆鸟枪和剩下的棉花。
一想到家谱中的记录:
“五月十七,钦差御史焉巡诸卫,县书吏徐士盛讦告七祖,御史暂革七祖百户军职。卫所出孝敬银子五百两,七祖乃复原职,卫渐疲敝。”
购买几十支鸟铳,武装一只鸟铳手的小队,花费也不过一百两银子。
鄢懋卿这个贪官,从长宁卫就能讹诈五百两银子。
在之前读到这条记录的时候,苏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等到现在读到这条记录,苏泽这才明白鄢懋卿这样的贪官污吏是多么的可恶!
而在如今北方有俺达犯边,东南有倭寇作乱,去年就连京师都出现饥荒的时候,嘉靖这位皇帝还在大造宫观,花费十五万两采买珍珠珠宝。
嘉靖如此,各级官吏更是有样学样,谄媚上级欺压下属,整个大明朝都在向深渊狂奔。
纵然俞大猷戚继光这种能征善战的将领,也需要找个靠山行贿分赃,才能够上战场。
再想到战死的老百户,福州府那么多军卫衙门,竟然连一千人的倭寇都不敢打,可见整个大明已经烂成什么样子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苏泽觉得大明九十年后再亡国,这反是个奇迹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月底,林德清在一帮长宁卫军余的护送下,去鬼市将盐和糖卖掉,换回了二百两银子。
林默珺和家老阿公都放弃了向苏泽要分成,苏泽又吩咐林德清购买了一批粮食回来,作为参加卫所团练的军余的口粮。
另外每个参加训练的军余,除了能在训练时候保证三餐之外,还能领一份粮食回去,算是对他们脱产训练的补偿。
不过林德清也带回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鬼市上又冒出来一家卖盐的摊贩,虽然那个摊贩的精盐不如苏泽精制的盐,但是价格要优惠一些,也抢走了长宁卫不少生意。
要不是林德清已经积累了一些老主顾,他又按照苏泽的吩咐,搭配着精盐和粗盐一起卖,这次才将盐全部卖了出去。
这也算是在苏泽的意料之中了,在朱七鬼市贩盐之前,鬼市就另外几个卖盐的摊位,朱七是用了手段才将这些人逼走。
福建有好几座盐场,还有制造私盐的盐枭若干,市场总共就这么大,竞争激烈也是正常的。
白糖虽然脱手,但是林德清上次贿赂的鬼市管事,已经向林德清暗示,有人已经盯上了他这个摊位了。
苏泽不由的感慨,自己还是太弱小了。
要不是长宁卫好歹是个军卫,手里的拳头还算是硬,恐怕早就被抢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可是如果生意再大些,恐怕就会被县里府里其他势力盯上了。
长宁卫有鸟铳是不假,但是长宁卫也只是一个百户所。
大明朝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长宁卫除非全员落草为寇,要不然也要遵守这些秩序的。
苏泽有些无奈,但是目前也只能先苟下去,应对过眼前的危机才行。
明天就是月初进县城读书的日子了,也不知道于宗远有没有从福州府回来。
苏泽这次去县城,还有一个新的任务。
上次从长宁卫大匠林显宗那边,苏泽知道了在延平卫内是有专门的铸炮厂和药火工坊的!
想想也是,大明朝其实对于火器还是相当,相当重视的吧。
明初的时候,大明军队就开始装备各种各样的火器了,各种火箭、火铳都开始出现,不过这些火器的性能吧,只能说是一言难尽。
比如在弓箭上绑上火药,点燃后射出的火箭,且不说这箭能不能射入敌人阵中,明军引线技术的不成熟甚至会让火箭提前爆炸,反过来杀伤友军。
还有经常被捧成大明机关枪的“一窝蜂”,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大号的烟花,内部是多根装填了火药的枪管,一旦点燃之后就会射出铅弹。
听起来效果很好,实际上这东西经常容易炸膛、卡弹,使用起来非常的不稳定,杀伤自己人的效果好于杀敌效果,士兵都畏惧使用它。
大明还盛产各种“发明达人”,这帮家伙热衷于为创新而创新,特别是给武器起一些牛逼哄哄的名字,然后在书中写上“炮声隆隆,糜烂千里”的描述,咋一听还以为是导弹爆炸了呢。
实际上这些武器的效果都是让人一言难尽,士兵们不愿意用它们,戚继光在曾经说过:“唯有鸟铳此与各色火器不同,战能杀敌。”
之所以大明朝热衷于生产发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文人也热衷于吹捧这些火器,主要愿意自然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吃军费。
毕竟这玩意儿皇帝爱看,反正用的也不是皇帝,炸不炸膛和那些鼓吹新火器威力的有什么关系呢。
每次出现新火器,军器局、针工局、鞍辔局、盔甲厂、王恭厂、兵仗局、御用监等乱七八糟的兵器制造部门就会争相制造,然后给户部送上一份大大的账单。
除了南北直隶的这些部门之外,各地都司衙门,各军卫下也有自己的铸炮厂、药火坊,一旦出现新的武器,各地就会纷纷跟进制造,充分发挥我大明朝的“技术优势”,最多的时候军中各类火器高达百种,就算是最熟悉火器的工部兵部官员,都喊不出所有火器的名字的。
什么?你说为什么不打造冷兵器和铠甲?
这就是外行话了,制造了多少铠甲武器,这些都是要登记在册的,朝廷也有各种清查库存的规定,朝廷也会定期派出御史或者工部兵部官员清查武器库存,看是否能够对得上每年报上来的底册。
而且铠甲武器这东西,报废周期长,报废后的去向也要登记说明。
火器就不同了啊!
火药容易受潮,这是大头兵都知道的事情,朝廷的大老爷不会不知道吧?
受潮了自然要报废了,至于报废的火器,那边不是吗?
朝廷的火器品种这么多,谁知道这报废的一坨烂铁是什么东西啊。
延平卫是有五千正卒的大卫所,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药火坊和铸炮厂的。
苏泽在南平县城的城墙上,就见到一尊大将军炮,据说就是延平卫自己铸造的。
也不知道于二公子回来了没有,苏泽还指望他带着自己去药火坊和铸炮厂,赶紧学会“火器制造”的技能!
就算是不能制造火炮和鸟铳,好歹也能自己制造药火和铅弹,那也能解决如今长宁卫弹药不足的问题。
苏泽五月初一早早出发,中午前就来到了南平县城。
拿着上次于宗远给他的拜帖,苏泽来到了延平卫指挥使府上。
将拜帖交给门子,门子虽然看到苏泽穿着粗布儒衫,但是气度不凡又手持二公子的拜帖,也不敢怠慢,连忙通知二公子房内的下人。
一名于宗远的管事家奴连忙出来,告诉苏泽他们家二公子去了福州府,两日后就会回来。
没有立刻见到于宗远稍微有些遗憾,但是两日后正好是上完县学的日子,为了学会这个“火器制造”技能,在县城多留一日倒是也无妨。
另外这次苏泽来县城,还要打探那个举报长宁卫的县衙书吏徐士盛的情况。
徐士盛和长宁卫有仇,他诓骗老百户合作走私,暗中向倭寇出售弓箭事发,被老百户举报到县衙。
后来就是老百户被真倭鹿大王杀死,这其中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关联。
关键的是徐士盛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衙书吏,鄢懋卿可是堂堂进士出身的都察院监察御史,他又是如何在鄢懋卿那边诬告长宁卫的?
这一次苏泽也没有空手来县城,除了十两碎银子之外,还有几竹筒低品质的黄冰糖。
苏泽是故意将冰糖制的发黄的,反正冰糖的价格差不多,太纯净反而扎眼,这种冰糖倒是和市场上的福清冰糖颜色差不多,福建本身产冰糖,拿出来也不会引起怀疑。
看着自己“行贿”技能,要在县城打探消息,肯定是要出点血的,但要是能提前掌握徐士盛的动向,说不定就能将灾祸消弭于无形中。
进了县学戟门,苏泽见到了自己的三位同学。
三人都要比苏泽早到,寒暄了一番苏泽才知道,熊岳前天就到了县城,他靠着县学的路引,成功躲过了税吏抽查,将自家的一批茶叶卖了,此时他脸上满是笑容,想来这一次赚的不少。
林清材是昨天到的,他有一名族兄被县衙内的典史保举为了书吏,林清材是陪同那位族兄上任的。
陈朝源听说林清材一位族兄被举荐为书吏,脸上的表情又是羡慕又是犹豫。
苏泽见到三人,将随身携带的冰糖竹筒拿出来,递给三人。
打开竹筒后,看到泛黄的冰糖,三人连忙推辞。
“这太贵重了,使不得!”
陈朝源住在南平县城,自然是知道冰糖的价格的,就算是他靠着帮族兄处理讼状,在南平县内的收入也算是中等,平日里也吃不起冰糖。
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上一点黑砂糖,给家里的孩子解解馋。
而熊岳本身就是小商人,他更是清楚冰糖的价格。
不过在苏泽笑着说道:“这点冰糖不多,不过是小小心意,大家还是收下吧。”
众人这才勉强收下,看到苏泽一身粗布衣服,却舍得拿出冰糖交友,更是觉得他为人豪气,又多了几分结交的心思。
隐约中,四人已经以苏泽为首,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所谓的读书人圈子,就是这些个小团体不断外扩,不断结交新的朋友,而逐渐形成的圈子。
而目前四人并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反而关系更加纯粹些。
听说林清材有族兄被举荐为书吏,苏泽装作不经意向他打听情况。
“我那族兄和我一起开蒙,后来读不下去书就去做了两年账房,正好户房书吏出了缺,就被孙典史举荐给了白县令,被知县老爷点了册,这才入了户房。”
陈朝源更熟悉县衙的情况,他问道:“你们林家还和孙典史有旧?”
“有些故交。”
“孙典史分管刑房,怎么举荐你族兄做了户房的书吏?”
林清材叹息一声说道:“我那族兄本也不愿意这时候去,可是县衙补吏哪里由得挑三拣四的,怕是错过了又要蹉跎上几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苏泽问道:“这补哪一房的书吏,还有什么讲究吗?”
陈朝源说道:“当然有讲究,这孙典史是分管刑房的典史,已经在任两役十年了,刑房的书吏、代书多是他举荐的,在刑房根深蒂固。”
“可户房向来是徐家的地盘,那户房徐书吏早就听说要提拔为典史,可总是差些意思,但是户房也都以徐书吏马首是瞻,书吏、代书也多是由他举荐,伱族兄入了户房,怕是不好过啊。”
苏泽问道:“这户房的徐书吏,就是人称徐狐的徐士盛?”
林清远叹了一口气说道:“正是此人。”
林清材也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家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问题,恐怕涉及到了县衙各房之间的争斗,但是他那族兄也是不得不去。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这是分管刑房的孙典史,给实际上控制户房的书吏徐士盛之间的争斗。
县衙之中,除了县令、县丞和主簿之外,典史是胥吏中地位最高的。
大部分县衙都有几名甚至十几名的典史,南平县是倚郭县,人口不少,所以县衙有十名典史的编制。
典史虽然是吏,但是聘用之后要上呈吏部备案的,以五年为一个聘用期,也就是“一役五年”,可以当做是古代事业编。
典史往下,就是书吏,书吏不需要吏部备案,只需要衙门自己登记造册就可以,归吏房管理,这就等于是县衙签了合同的聘用人员。
而书吏下还有代书,也叫做帮书,这就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署合同的临时工。
徐士盛按照资历能力,应该可以升典史了,却迟迟得不到提拔。
势力范围主要在刑房的孙典史,将自己人安插到户房,显然是有和徐士盛争权夺利的想法的。
苏泽托着下巴,看来县衙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啊。
也许这是扳倒徐士盛的机会?
最近有事外出,都是熬夜码字。
最近都是两大章更新!
求订阅!
喜欢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