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文名,或者依附于权贵获得推荐。
宋吸取唐代的教训,开始不重诗文,反过来重视实务策,也就是策论的写作。
但是实务策论的写作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寒门子弟的不公平。
大家当然知道策论取士,取的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策论这东西是普通人都能写的嘛?
寒门子弟连四书五经都不一定买得起,别说秦汉散文和史书了。
宋代策论要兼具文采和论据,这论据自然就是平时日常读书积累了。
寒门读书人在策论考试中自然是非常劣势,这就类似于如果高考不仅仅要考语数外,还要考音乐美术科研成果,这东西就不是普通人玩的了。
考策论的结果,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指向性太强。
宋之重臣,都要知贡举,就是主持过一次科举考试。
知贡举的大臣出的策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政治立场录取考生,那被录取考生的政治倾向就肯定和知贡举的主考官相同。
所以宋代形成了缠斗了好几代的新旧党人,科举考试反而成了党争的工具。
明代再吸取前面的教训,诗文和策论虽然还有,但已经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了。
考的就是《四书五经经义》,朝廷给你把考试范围和考试教辅书都定好了,穷人富人都按照这个考!
所以虽然八股取士因为变态的考试内容和严格的考试格式,被后人视为落后的象征。
但如果放在现在,一场只考笔试的高考,和“素质教育”、推荐信录取的高考,普通人到底选哪个呢?
说到底,科举就是一场选拔性考试。
无论是什么考试内容,只要是选拔性考试,必然会选到最顶尖的人才。
听到海瑞讲完了之后,他说道“这次我要避嫌,就不参加县试的监考了,你们好好努力。”
还没考试,县里就有风言风语了,三人都是海瑞的学生,都说海瑞会在县试中偏帮自己的学生。
海瑞直接向白知县申请了避嫌,风言风语才小了很多。
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海瑞这次离去。
三人中年纪最长的陈朝源说道
“这县试还有一些细枝末节,我也讲给苏兄听听吧。”
陈朝源说道
“苏兄要准备一些吃食,三场考试每一场都要考一天,是可以带食物进去的。”
“不过馒头糕点这些东西最好别带,鸡蛋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