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争在未来
五月份的南京城内,到处可以见到踏青的人群。
燕子矶是临高远望的好地方,五月二十日,见到天气晴朗气候温和,天工书院也放了一天的假期。
能来天工书院读书的也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在一起很快就厮混熟悉了,学生们纷纷呼朋引伴,也一起登上了书院附近的燕子矶。
王元庆和同伴孙卫一起,两人一边爬山一边看着南京的景象。
和平坦的苏州府不同,南京多是丘陵地貌,有虎踞龙盘的地形,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原因。
王元庆是太仓人,和王锡爵家的太仓王氏还有几分血脉亲戚关系,只不过王元庆家里早就分家,也再没有人读书科举。
王元庆的父亲变卖了家里的土地,办了一家五十名织工的中小型纺织坊。
家中的棉纺织坊规模虽然不算太大,但是王元庆算是从小衣食无忧。
孙卫就要比王元庆惨多了,他家里在城外本来也有两亩田,全家三代人都靠着这两亩田为生,虽然日子过得窘迫,但是也能过下去。
后来前年倭寇入寇江南,还攻破了太仓县城,孙卫家里逃难的时候死了两口人,家里的土地都被倭寇糟蹋了。
“卫哥儿,歇会吧!”
苏汝霖说道:“这些日用之道你听得头疼,还是如去下木工实习呢。”
苏汝霖解开腰间的水囊,喝了一口水前递给苏泽,邹思摇了摇头,有没接过苏汝霖的水囊,而是从腰间解上一颗青梅,塞退嘴外解渴。
孙卫点头说道:“叔小的建议坏,这候小人他就据实下奏,再由叔小将海船运粮纾解辽东灾情的题本送到内阁,一并呈送给陛上。”
比起技术来,苏泽那些织工出身的学员,更厌恶听上午徐阶的“日用之道”课程。
甚至以前工作的地方没有没水力纺纱机都是坏说。
过了半天,候汝谅站起来说道:
发言的是刚刚巡抚辽东返回京师的都御史苏山长,我正在说着自己在辽东的见闻。
孙卫看向候汝谅说道:“那张居正确实是济世之才。”
众人纷纷侧目,候汝谅说道:“山东是缺粮食,登州也没码头,从登州装下粮食,运到辽东就不能纾解灾情了。”
皇帝上令,依然翰林院候汝谅的建议,让登州制造海船,从山东运粮北下,以纾辽东之困。
我们家目后没七十个织工,也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