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号,陈志文收到了曾梓幸的通知,他同意合资开建新的工厂,陈志文也就安排了一个法务及商务去谈判合作细节,这也只是他贸易公司的一个小投资,等到以后Costco发展起来,外加如果进了沃尔玛、欧尚、家乐福之类超市的供应体系,那在这方面的布局会更多,或直接投资有潜力的供应商,或合资,或在未来的内地独资建厂等等等等。
因为初始额度的投资并不大,经过了三天的商讨,陈志文与曾梓幸以75%/ 25%的比例成立了合资公司,名字为金河服装有限公司,分别来自于星河与金利来。
之所以比例与之前说的不一样,也是因为曾梓幸为了稳妥,要求陈志文保证拥有一定的订单,要不然,失去了目前这个唯一的订单来源,新公司的成本制造不可能比的过同在香港的那么多成本降到几乎最低的同行。而陈志文自然也不会客气,你要稳妥我就要更大利益。
几十万港元的投资,其实也只是闹着玩玩,主要还是看中曾梓幸这个人的经营能力,要知道,曾梓幸进入香港服装业较晚,只能选择偏门的领带为开拓口,最后还活到了几十年后,如果现在给他足够的支持,那么他的成就会更高,特别是能够进入传统服装这个更大的市场。
就算不能成功也没什么,服装制造是整个产业链最低端的存在,做的再大也未必能有多少利润,金河就算失败了,也能培养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也许在几年后去内地会有很大的用途。
对曾梓幸来说,其实也没什么损失,投资也不算很多,而将来会投入多少精力,肯定还要看陈志文能够带来多少订单,真的发展起来的话,曾梓幸也一样能赚很多,甚至还可以获得不低的社会地位,毕竟这种小产业,它目测陈志文是没什么兴趣跟他抢管理权的,要不然完全没必要与自己合资了。
只是超市的需求品种太多,金河服装也只能从少到多慢慢的生产,选择的入口是美需求最大的袜子、牛仔裤、短袖等等,都是廉价的商品,走的完全是量。
其他的,则是由刚刚成立的星河贸易公司来负责在香港、湾湾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按照专业人士的估计,即使算上贸易公司的利润与海运利润,香港货物的成本还是比美国本土的平均要低上20%,特别是需要大量员工生产的商品,人力需求越多的,相对美国本土价格的差距也就越多。
这样一来,即使是曾经亏本的fedmart,也能够勉强保本甚至轻微盈利。
实际上,欧美超市已经开始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