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戳之以鼻,若是没有,那历史上的熹平六年,夏育、田晏、臧旻三人为什么还要率兵出塞外,征伐鲜卑呢?
只是这一次出征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夏育、田晏、臧旻三人虽是良将,但却不是名将,在当时的大汉形势下,真正的名将唯有“凉州三明”而已,其他后来三国出名的人不是没出生年幼,就是空有才学却无任何机会显露。
可是此时的“凉州三明”皇甫规已死,也只剩下张奂和段颎二人而已,而且这二人里,张奂因间接害了窦武一事,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后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免,最终回乡教授弟子,不再出仕。至于段颎,则因为投靠了宦官,根本不为朝堂诸公信任,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们也不会松口让段颎领兵出征塞外,为宦官谋利扬名的,即使段颎在“凉州三明”里所立的功绩最大,对付诸胡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知道别人很出色,可是那个人成功以后对自己有害,这些人里除了圣人,大多数人也一定不会让那个人去完成这事情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时的朝堂诸公就是如此,所以这才有夏育、田晏、臧旻这三个良将出征,手段自然比鲜卑雄主檀石槐差了不少,最终数万大军多数尽没塞外,大汉三边因此而遭罪。而刘宏以及整个大汉朝廷也因此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在或者根本不想提及征伐鲜卑的事情,这就是后世形容刘宏不思进取的原因,失败了一次,就已经把大汉边郡的家底打残了,哪里还能经得起其他磨难?
现在,刘宏因为自己大胜鲜卑一事,有了充足的信心,而整个大汉朝堂也因为此事对大汉与鲜卑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有了认识,自然心中有了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想法。
所以,自从刘宏喊出那句壮语之后,朝堂诸公对于彻底消灭鲜卑这个祸患很是上心。毕竟,如果征伐成功,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番功绩,说不得他们在战场上的一些谏言被采纳,从而使得战争胜利,自己日后也能在史书上,多留下几笔。这世界上的文臣都是一个德行,无论古今都是如此,不能让自己扬名,天下皆知,混得青史留名,流芳百世,那还做什么文臣?
如今的大汉朝堂的文臣就是如此,不过,出乎他们预料的是,皇帝刘宏说出那话之后,对于朝堂之上反复有人提出的再次出兵攻伐鲜卑,总是含糊应付过去。这之中,犹以夏育、田晏上奏的最是勤快,毕竟前番他们就差点事成,最终让伏泉在朝堂之上一番彻底不给脸的羞辱而搅局,他们背后的靠山大宦官中常侍袁赦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