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西以外的各省基础建设几乎为零。
即便是富户,南北差距也是极大的。
前身记忆里有一件事,朱高煦记得很清楚。
当时北平河间府要修一条十二里的水渠,按道理来说,只需要富户出钱粮,官府派官差,派遣民间出徭役就可以修建起来。
这样一条水渠如果建设好了,河间府四万余亩耕地都能受益。
然而,就是这样一笔钱粮,整个河间府的富户都凑不出来,衙门只能去燕王府找他那便宜老爹拿钱。
相比较之下,江南一带若是修一条十余里的水渠,根本不用劳烦县中富户,仅乡镇富户就能集资修建,而田间贫农也因此受益,将这些富户称为“善人”。
这样的事情对比,足以能够看出南北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只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大。
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的帮助不言而喻,如果朱元璋将这上万贡生派往北方,再派钱粮修建水渠,那北方上千万百姓都能受益,慢慢的将南北差距缩小。
同样,这上万贡生如果留在南方建设,那南方的整体实力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由看了看左右,望着那群他不认识的文官,他颇为感慨:
“这种受益的事情,居然无一人敢站出来为江南分一杯羹,看来我这爷爷确实将他们杀怕了……”
朱高煦感慨之余,不由将目光投向了前方的朱元璋,而朱元璋也在说完一切后开口“平身”,继而转身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王工部、郁户部!”
“臣在……”
朱元璋坐下后唤出两人,朱高煦也借机打量起了二人。
已经在武英殿陪同理政许久的他,自然认识站出来的这两位文官。
工部尚书王儁,户部尚书郁新,这两人是此次贡生下放的重要主事人。
这其中,王儁只是走走过场,因为如今的他年六十有五,想来致仕也就是这两年。
反倒是一旁四十来岁的郁新,颇让朱高煦在意。
郁新如今四十有八,是去年上任的户部尚书,也是早年在户部为皇家管理内帑的理政人才。
明初户部官员一直是贪腐的重灾区,但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这样的现象将会从郁新上任后终结。
郁新在任期间,将洪武后期的财政梳理完善,一连在任十三年,将户部治理的井井有条,让这段时间先后上位的三位皇帝,都没有担心过钱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