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享受的东西。
如此说着,朱高煦也询问起了兵卒和孩童们的学习问题:“如今书院的兵卒童子们学得如何?”
“不错”亦失哈点头道:“都已经识字数百了,不过童学那边快些,已经开始教授算术了。”
“只是殿下,吉林城恐怕用不了那么多读书人吧?”
“那么多人都成了读书人,日后所里的活计怎么办?”
亦失哈的话让身后的护卫们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朱高煦却笑道:
“谁说读书人不能干活计?更何况吉林城的孩子们会读书,却不代表整个天下的人都会读书。”
“等田地开垦的差不多了,咱们能自给自足的时候,到时候也就是可以向爷爷上疏请求移民的时候了。”
“如今的吉林城,底子还是太薄了……”朱高煦一边说,一边和亦失哈来到了一处特殊的地方。
他翻身下马,在他眼前是一处用水泥圈起来的两亩耕地,这些耕地里播种着水稻。
这耕地里的水稻被人用高出地面两尺的空心水泥墙围起来,顶部还搭着高五尺的棚子,这棚子是用干草做成较为稀疏的草棚,阳光可以照射进去。
这两亩地是朱高煦苦心经营的试验田,而那空心的水泥墙便是日后用来放水保温的水渠。
不出意外,等到了冬季,朱高煦还会让人效仿元代的宫廷温室来给田间铺上温热的马粪来保暖。
这块试验田,是朱高煦准备在明年进行“先育苗后插秧”的温室田。
按照朱高煦前世的经验,一亩机插秧田,可栽插四十到五十亩大田,一亩秧田人工移栽可栽十亩大田,抛秧可抛六十亩大田。
因此,如今的这两亩水稻和城外的水稻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实验江南水稻在吉林播种后能熬到什么日子。
只有到了明年三月,朱高煦才会用这两亩试验田来育苗。
一旦育苗成功,这两亩试验田起码能抛秧一百亩稻田。
当然,朱高煦并不在意这一百亩稻田,他在意的是到底能不能育苗成功。
只要能成功,吉林城内还可以建设诸如这样的数百亩育苗田。
反正到了明年之后各家各户都会有火墙和火道,上千户人家供暖流出的水汽想要保障数百亩育苗田并不算特别困难。
数百亩育苗田只要采取抛秧的方式,那可以抛出上万亩稻田。
如今的吉林城粮食产量朱高煦询问过,也就八十斤出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