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型猎物,还有从畜牧群里获得的各类奶制品。
至于牛,这不管是在南边还是在草原上,都是珍贵的劳动力,故不会轻易宰杀。
用一个不严谨的比喻,牲畜是本金,提供的奶是利息,很少有败家子吃本金不在乎利息的。
毕竟草原上并非没有农业存在,只是因为气候缘故不能大规模普及罢了。
即便是游牧民,他们依旧要摄入碳水,一旦碳水摄入不足,先不提生育会变得困难,单单所生育婴幼儿的营养不良,就足以让一个部落灭绝。
蒙古人南下灭金灭宋,占据河北及天下的时间也不过一百多年,但就是这一百多年的时间,蒙古人从成吉思汗时期的八十几万人,迅速扩张到四百多万人。
传统农耕区的稳定,是蒙古人能迅速扩张人口的基础。
只可惜,伴随着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北伐,蒙古人口开始不断减少。
尤其是元惠帝北逃时,关内大批蒙古人被抛下,最后导致北元治下的蒙古人,还没明朝治下的蒙古人多。
生活在明朝境内的蒙古人,依旧能够正常繁衍生息,但逃回北方的蒙古人,许多人都在明军多次北伐下家族灭亡。
正因如此,尽管是当下汉蒙相互歧视的时期,却依旧有蒙古人南下投奔明朝,因为二者相比较下,明朝的情况显然要比漠北好太多。
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内部腐败,又有大量汉人北逃投靠蒙古人,因为蒙古人压榨的没有那么厉害。
两者关系十分复杂,百姓之间并没有那么多家国大义,能过好日子才是他们期望的。
所以在洪武这个时期,北方蒙古人南逃现象很是严重,许多蒙古人都被严加看管,就为了不让他们逃跑成功。
坐在木寨门口,百户似乎都可以闻到木寨内贵族们吃肉的肉香味。
咽了咽口水,他继续与千户坐在寨门门口,而木寨外,是被隔绝起来的普通牧民。
由于还是晚秋,所以许多牧民还在南边游牧,在兀良哈山的蒙古人并不算多,兵卒与牧民相加,也不过七八千人罢了。
他们的警惕性很弱,因为兀良哈山已经许多年没有遭遇战火了。
正因如此,当天色渐渐黑下来,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偷懒的回了帐篷,即便千户也只是安排了一百人巡营,便带着其余兵卒休息去了。
在他们偷懒的时候,朱高煦他们却已经吃饱喝足,顺着乌兰巴日等人放牧而来的粪便往兀良哈山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