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群意志不坚定的人也无法毕业。”
朱高煦很是无奈,他原本预计到期末还能有七千人,现在看来虽然不至于像朱棣说的两三千,但估计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这五千人,能在五年后毕业的人恐怕只有不到两成,剩下的要么留级,要么就退出。
不过他们要是能毕业,那担任一个百户绰绰有余,一千人就能带好十万人。
“按照你这么弄,剩下还没消息的一万六千多武官子弟恐怕明年连入学都不会来,直接选择平授散阶了。”
朱棣担心看着朱高煦,朱高煦却坦然道:“儿臣早就想过这件事了,因此已经给六军都督府下了教令。”
“明年正月开始,各地卫所可自行举荐十名军户入国防大学参学。”
“此外,天下武举也会更改难度,不再有武状元和武进士,只有武举人。”
“武举人不享受任何特权,只有入学国防大学的资格。”
“如此一来,儿臣估计民间与卫所合计能选出上万人。”
国防大学面向的从来不是武官子弟,而是整个六军都督府体系下的二百余万卫所子弟,以及整个天下有意参军的儒生。
大明共有内、外卫五百五十六个卫,每个卫举荐十人便是五千五百六十余人,加上民间武举人,每年万人入学都只是保守估计。
相比较本就抗拒入学的武官子弟,这上万有意向的学子,才是朱高煦需要的人才。
“你这么弄,若是真能弄出点什么,兴许能用在科举上。”
朱棣听完了朱高煦的奇思妙想,当即朝他表示肯定。
他没有压低声音,因为这件事情明年就会曝光,到时候只要庙堂上的那群人稍微注意些,而日后朝廷又有这方面的意思,那他们肯定不难猜到。
武举与国防大学的配套看上去有些颠倒,毕竟普通百姓没有参加武举的本钱。
不过眼下大明的军事资源不算多,不可能对民间投入太多,只能维持当下的条件。
等以后基础军事资源上去了,国防大学也肯定要在各省扎根。
这个体系一旦利用好,那每年必然会涌出不少有天赋的将领。
想到这里,朱棣看向了徐辉祖他们:“四个月以来,可有表现显眼的武官子弟?”
“成山伯之子王通不错……”徐辉祖回答,这熟悉的名字也让朱棣高兴:“是他啊,前几日王真找我说过他,准备等他毕业后让他袭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