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初,因律法严苛,加之战争频繁,娼技业并不发达。
但到了这个时期,大秦对外开拓不断,国势似乎也日渐昌盛,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在饱暖之后,自然开始崇尚奢淫之风,技业开始苏醒。
前明时期就曾弥漫靡靡之音的秦淮河畔,在经历清虏腥臊天下的萧条之后,再次繁荣起来。
早在前明万历时期,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风姿绰约,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
扬州在当时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它充分迎合了盐商们变态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到了今时,“瘦马”之名再度复起,并且顺着长江,沿着秦淮河,传至大秦各地。
秦淮河畔艳舫上的“瘦马”光是体型瘦还不行,其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妩媚动人,要能勾得富商巨贾们心甘情愿耗费千金来博其一笑,甚至,有些“瘦马”的行为举止,比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家中的深闺小姐还要文雅典致。
这些精心调教出来的“瘦马”,其价值最高可能达上万两,当然,这是最高级的“货物”,非大富豪奢之家所不能圈养的。
这等“瘦马”身形虽瘦弱无骨,但玲珑有致,触手之及,一片白香腻滑。这些姑娘自幼就被教授抚琴吹箫,吟诗作画,写字围棋,打骨牌,下双陆棋,期间还会教授他们各样精细的化妆技术及服饰搭配、插花审美等。姑娘们也会尽心学习,以期被一些豪门大户看中,将自己赎买出去,继续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略次一等的姑娘,虽然不论是从样貌,还是举止上,会稍逊一筹,但她们若是和寻常人家的女子相比,也是娇羞可人、温婉雅致。她们有的并不识字,只在女红、裁剪、厨艺等寻常主妇的技能上下点功夫,目标客人也只是寻常商贾。
这些女子也是可怜,不消说自幼被牙婆、老鸨摧残般的调教和训练,而且在被买卖过程中,也并无什么尊严可言,她们就像一件精心打磨的货物,让人讨价还价,上下挑拣。
随着牙婆一声“姑娘拜客了”的喊声,万众期待的“瘦马”便从纱幔里走出,然后朝大厅里的众多富商贵客遥遥一拜。
再曰“姑娘往上走”,其便向上走,立在艳舫台阶之上,含羞带俏地看着台下的诸多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