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弘诲坚决让自己参加武举考试,李秘也感到非常的疑惑和惊诧,可经过了王弘诲的解释,李秘总算是明白王弘诲的良苦用心了。
古时人分三六九等,便如后世阿三的种姓制度那般,虽然没有那么过分,但也大同小异。
许是受到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捕快是非常拉风的一个职业,尤其是甚么《四大名捕》之类的,更是让人对当捕快产生了一种误解。
其实捕快是衙役的一种,是三班衙役之中的快班衙役,这衙役说到本质,就是县衙的临时工,而且还是最低贱的临时工。
这种低贱到甚么样的程度呢?
这么说吧,古代的百姓需要缴税之外,还要服徭役,也就是免费给朝廷干活,这衙役便是其中一种义务。
也就是说,衙役可以是老百姓来做,目不识丁的或者街上的混混,都有可能成为衙役。
不过适才也说了,衙役分成几种,捕快自然也有区别,有些只是给人跑跑腿,收收粮,押送一些人犯,拎根棍子四处巡逻,或者维持一下治安甚么的。
若是辅助县官查案的捕快,招收标准就要高一些,识字不识字还在其次,必须身体健康,手脚敏捷,头脑灵活,人也要聪明,否则案子拖着,屁股都能被打烂。
简定雍先前没让李秘当捕快,考量的就是后头那个标准,招收李秘就是看中了他的破案能力。
但无论如何,捕快都是衙役,衙役属于贱役,当衙役的自然就是贱民了。
贱民是社会最底层,也没甚么卵人权可言,当了贱民之后,子孙三代过后才回归清白身份,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捕快也不能捐官,便是有钱,也买不到出身。
经过了王弘诲这种官场老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之后,李秘才意识到,出身二字,对于大明人而言,拥有着多么沉重的分量,自己的捕快身份,便如同一道枷锁,只要他一天不挣脱,便永远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试问谁会将关乎朝堂安稳的大案要案,交给一个贱民出身的捕快?
王弘诲见得李秘陷入沉思,也知道李秘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又趁热打铁朝李秘建议道。
“你是吴惟忠的弟子,可以享受他的恩荫,若他出面举荐,你必定能够脱胎换骨,只是这老儿估摸着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老夫才建议你参加武举。”
“本官也听说了,今番张府尹让你协助筹备苏州之行,是因为你在今次的剿匪行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