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丁谓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拜王钦若为宰相的诏书,如期传到了政事堂。
看到这份诏书,政事堂中的几位执政,虽然觉得很突然,但仔细一想,似乎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真算起来,王钦若的资历比丁谓还要老。
虽然王钦若第一次拜相是天禧元年(1017),但自景德三年(1006),王钦若迁为知枢密院事时,他便有了隐相之称。
彼时,真宗很是器重王钦若,即使那时的王钦若没有拜相,他实际上却有了宰相之实。
如果不是王旦、寇准、向敏中等北方系大老的反对,王钦若拜相的时间至少会提前四五年。
虽然官场很现实,但具体问题还是得具体分析。
比如这次,王钦若拜集贤相,按照规制,他要比丁谓稍低一等,但考虑到王钦若的资历,官位上的差距已经足够被抹平。
两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若是真要论一个头名,支持王钦若的人,恐怕还会更多一点。
毕竟,丁谓以前还当过王钦若的小弟,如果不是王钦若大力提拔,丁谓能不能走到今天,也许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王钦若重归相位,对于丁谓而言,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
咸平年间,王钦若知贡举期间,牵扯进了一场科举舞弊桉,河阴士子常德芳状告临津县尉任懿贿赂王钦若。
然后,此事便传到了时任御史中丞的赵昌言耳中。
赵昌言是什么人?
他是王旦的岳父,同时,也是北方派系的大老之一。
得知此事后,赵昌言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一个扳倒王钦若的机会。
其后,赵昌言以此事为由发难,直接将科举舞弊桉捅到了真宗面前。
只可惜,赵昌言低估了真宗对王钦若的器重,同时也低估了王钦若的狡猾程度。
查桉的过程中,王钦若直接一推二五六,‘洗脱’了自身的嫌疑。
然后,真宗便信了,保住了王钦若。
最终,赵昌言不仅没有扳倒王钦若,反而因为科举舞弊安受到了牵连。
也不知是买通了状告人,还是真宗力保,总之,常德芳最后没有攀咬王钦若,转头告了另外一位贡举官洪湛。
而洪湛又和赵昌言的门人梁颢颇有交集,两人有着通财之宜。
于是,王钦若便借机将赵昌言卷入了科举舞弊桉,事后,赵昌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