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松赞干布和叶法善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秉烛长谈,终日不倦。
吐蕃原本信奉苯教,后佛教慢慢从大唐与天竺传入却影响甚小。不过吞弥桑布扎自天竺取回佛经宝卷,并以梵文为模板结合吐蕃当地语言创建文字加以传世,数十年间佛教已取代苯教成为吐蕃的国教,连吐蕃国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都皈依了佛门。然而此刻松赞干布却整日和一个道士待在一起,这如何了得。吐蕃朝中的王公大臣就找到吞弥桑布扎,让他劝说松赞干布。吞弥桑布扎也早有些意,随即同意。
一日早晨吞弥桑布扎入宫求见松赞干布,恰巧松赞干布正和叶法善饮茶谈心。知晓吞弥桑布扎来意后,松赞干布甚是不悦。他无意信奉道教,但认为大唐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包容并蓄,开放兼收,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吞弥桑布扎在吐蕃德高望重,声名显赫,松赞干布对吞弥桑布扎的意见又不能不采纳,这使松赞干布十分为难。最后他想出一计,让叶法善与吞弥桑布扎于在此时此地来一场论道辩经。
二人各展所学,一人以佛家经典为依据,一人以道家精要为凭借,妙语连珠,层出不穷;锦囊佳句,信手拈来。从清早直辩论到晌午也没有分出胜负。吞弥桑布扎和叶法善都起了争强好胜之心,文斗既然不行,二人又决定以武学比较高低。佛家的武功似山,沉稳大气;道家的武功如水,轻灵飘逸。佛家的武功由外而内,先练筋骨,再习内功。道家的武功恰恰相反,以练气为主,内功强了,拳脚、身体自然也就得到了增强。佛与道既相生相克,又互为补充。二人大战了数百回合仍是奈何不了对方。
太阳落下,月亮升起。吞弥桑布扎与叶法善斗了一日未分输赢,皆心有不甘,最后又比拼起法术。从符咒术、巫蛊术、幻术、摄魂术一直斗到夺舍法,祭风法等等。
月亮落下,太阳升起,二人又战了一夜。整整一日一夜,吞弥桑布扎和叶法善水米未进,片刻不歇。二人精疲力竭,已成强弩之末。终于叶法善趁吞弥桑布扎有所懈怠,侥幸胜了半招,才结束了这场荡气回肠的斗法。
经过此番比试,吞弥桑布扎回到府中口吐鲜血,一病不起,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叶法善也损耗功力,深受内伤,在卯山将养了数年才恢复了元气。
松赞干布的本意是想让吐蕃如大唐一样开放包容,以赠强国力,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吞弥桑布扎是吐蕃的股肱之臣,他一死松赞干布更加愧疚,结果不幸染了风寒,也于吞弥桑布扎死后不久暴毙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