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奶奶。”
李追远点点头,伸手翻开书页。
《柳氏望气诀》不似其它书动辄一套几十本,它只有一本,内分二十四卷,是真正意义上的微言大义。
李追远很喜欢把玄学的东西数理化,在他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总纲。
柳氏以它为内核,发展延伸出了多条支线,因此,也可以将它理解成基础。
对它的学习与参悟,是柳氏门人无法跳过的第一步。
对于优秀门人而言,它是一把钥匙,有了它,才能开启这扇门,去学习和掌握前人留下的各项分支脉络。
就比如秦叔教自己的扎马步和吐纳,这其中就蕴含了《秦氏观蛟法》里的理韵。
在该层级上,谁读懂理解得越深入,分支法门练武等方面学习起来,就越是事半功倍。
再高一层,就是另一个领域,相当于掌握了某种权限。
你可以自己创造设计最适合自己的分支,而对于前人留下的那些东西,你已经不用去学了,只需要去瞥一眼,心下就能清楚:哦,你这个思路不错。
李追远自忖,自己应该在第一层将满的位置,似乎还没到第二层。
其实,他是有些心虚的,因为他取了巧,他是站在了那位“窃书者”的肩膀上。
然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灯下黑区域,在既定思维认知惯性下,很容易出现何不食肉糜的发问。
就像是年纪优秀学生给差生讲题时,常常会生出一种不理解: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还是不会做。
书,其实就摆在这里。
那位“窃书者”应该也是某位惊艳大才,但人家誊录这本书时,可能压根就没考虑对后者进行传承,否则,谁家是用如此写意的方式去给后人故意设置门槛的?
大概率,人家可能就是喝了点酒,或者誊录时心里痒痒,在笔迹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对《柳氏望气诀》的认知韵律,只为自娱尽兴。
人家本质上,也是脱胎于这本书的理解,能共情理解他的字迹,也是一种大本事,说明在认知层次上,比肩了那位“窃书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深度。不能说学习时借用工具书提高了学习效率就觉得这种行为没有死啃书的学得扎实。
况且,少年读的书太多,并未专心于这一本,而且他并未得到完整传承,只是一个孤本,相当于断码。
少年过去为什么分析个风水修改个阵法,动辄将自己弄得流鼻血甚至眼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