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姝的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晚膳,萧贺笑嘻嘻的跑进屋道:“成了!皇上当场捉住杨作抄袭作弊!当场发怒叱骂,交给中书省审理此案。”
“中书省?何人审理此案?”明姝疑惑问道。
“皇上直接点名由杨献审理此案,不知是何用意?”
“皇上竟然把杨作交由杨献审理?他们可是叔侄关系!皇上难道不知道此事吗?还是故意为之?!”
“不清楚,听说皇上当时气得将烛油摔在杨作的脸上,还引起身子不适,现在太医正在问诊,这事可闹大了!皇上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皇上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这事肯定会越闹越大。闹大了才好呢...闹大了于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萧贺出去时,采雯端了热水进来。
她见明姝面上含笑,问道:“小姐何事这么高兴?”
“也不是什么大事,今日萧贺来说父亲可能就要回来了,所以高兴。”
“国公爷要回来了!?真是太好了!算时间走了也有五个月,快要半年。小姐与国公爷还未好好说过话,等他回来,小姐定要与国公爷好好相处,尽尽孝。
国公爷临走时,将奴婢调来服侍小姐,可是下了命令,若小姐有何闪失,我就是一死。幸好那些事都过去了,我也算对国公爷有个交代...”
明姝听她十分聒噪,一心想着杨作的事,便笑道:“我想沐浴,你与香莲、秋槿去备些热水,我看会书。”
采雯一走,她便取出纸笔,在纸上飞快的写下胡庸,杨希武,刘伯言,杨献与郭贵妃的名字,考虑了许久,在杨献的名字上画了叉。
然后,点燃那张纸,烧个干净。
次日,杨献亲自审问杨作的事传遍京城。
苏彰只给他三日时间。
最后,杨献顾及叔侄之情,只是取消他的入试资格,责打五十大板,关押三个月了事。
在朝中,知晓杨献与杨作是叔侄关系的大臣不多,别人也不敢多话。
不过,那些不敢开口的人,都是两派争斗的中立人,为人原则是,不得罪他们任何一方。
可是天下间哪有不透风的墙。
夜间。
胡庸正在案头处理公务,用笔如流,一支短箭径自射入他的书房,落在书柜的侧板上!
他吓得不轻,忙喊道:“抓刺客!”
但又觉书柜上的短箭上似乎有张字条。
他走近取下短箭一看,字条上的字让他笑逐颜开,大喜于色。
当即让家丁都回去,是自己听错风声。
早间上朝时,胡庸当场高声道:“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胡爱卿,有话直言。”
“微臣要揭发中书省杨献大人徇私舞弊,贿赂科考捡考官,以权谋私,包庇侄子杨作作弊,从而顺利通过各级考试,最后浑水摸鱼进入殿试,才由皇上亲自抓获作弊事实。
而他所写的国策论,是一字不落的抄袭梁朝大儒论国策的一文。恳请皇上彻查此案,以正视听,否则会教天下人读书人寒心呐!”
苏彰一听,恼怒异常,当场喝问道:“杨献,可有此事?!朕让你审查杨作作弊一事,你是如何结案的?”
杨献镇定自若上前跪地道:“回禀皇上,胡大人血口喷人!微臣与杨作是叔侄不假,但微臣从未贿赂官员,教他科考作弊。
微臣昨日审问时,念他初犯,认错态度也很诚恳,已经取消他的入试资格,责打五十大板,关押三个月牢房。”
“你说什么?”苏彰眼眸一眯,正待发作。
杨献一见,又道:“皇上,微臣是按律法办案,绝没有徇私舞弊,包庇杨作!”
苏彰气得将案头的砚台扔下去,差点砸在杨献身边,他暴喝道:“你隐瞒与杨作的亲属关系,知情不报,擅自定罪,已是大罪!
你竟还敢狡辩称不知情!杨献啊,杨献,朕这些年对你信任非常,可有半点亏欠你?你现在真是胆大妄为!眼里可还有朕?!”
胡庸又道:“皇上,按大魏律法,科考作弊者,当永远取笑入试资格,打五十大板,关入大狱一年,科考抄袭又作弊者,当打六十大板,入狱三年,重则流放,永不准入京。祸连三代,都不得参加科考。”
苏彰冷笑一声,摇头道:“杨献,你真让朕失望!”
“胡庸,这件案子交由你彻查,朕给你七日时间,由杨作参与乡试开始查!”
胡庸心底暗爽,脸面却端的是一派正义。
朝堂上凡是与杨献过往从密者,人人自危。
尤其是杨希武,身子有些微颤,低头不语,面色极为难看。
七日后,胡庸查证,由各级监考官证实,杨献的确以威逼利诱贿赂他们,让他们在杨作参加考试时,视若无睹,任他抄袭作弊。
最后胡庸将这件徇私舞弊案报给苏彰,苏彰罢免相关涉事官员,很多在重刑之下被流放,或死在狱中。
可见苏彰对科考的重视程度。
杨献则被苏彰以私通官员结党营私,贿赂监考官徇私舞弊被抄家,斩首示众。
祸及一家老小!
满门被杀干殆尽!
杨作则被关入大狱,永不释放。
胡庸则仅凭这件案子,得苏彰赏识,十分宠信,认为他刚正不阿,办事很有才干。
才不过半月,胡庸顺利升任丞相一职。
顿时,胡庸上下,鸡犬升天,欢天喜地。
其长子更是走街窜巷,有恃无恐,猖狂无度,过犹不及。
这一日,胡茂庆在街上闲逛,看上一个貌美的小娘子,便拦住她的去路问道:“小娘子去往何处?不如与我吃酒去?”
眼前貌美的小娘子正是刘伯言的孙女刘恬儿,也就是苏彰暗中许给苏澈的王妃。
不过,还没有颁旨。
刘恬儿知道面前的人是胡庸的长子,不敢轻易得罪,便道:“多谢胡公子好意,只是我父等我回家,不好误了时辰,若胡公子肯赏脸,改日到我刘府做客,我定会好好招待。”
胡茂庆一听这娘子说刘府,便问道:“你家是哪个刘府?”
“家父是刑部侍郎刘链,曾经与胡公子一起共事过,胡公子可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