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三百三十八章:平策

第三百三十八章:平策(1 / 1)

这封檄书是东面招讨杨彪送来的。

此前杨彪刚刚在关外大败,关西朝庭还没商量好如何处置杨彪,这人自己就送来了一封策书。

此书没有交代为何会有一败,反而开始大谈关东军如何如何。

其中杨彪说,关东与我关西,有三长。那就是我贫彼富,我弱彼强,我狭彼广。

关西的公卿们很恼怒,他们不知道这些吗?要你杨彪的小儿辈说?

不是看在你父的面子上,你杨彪经此大败就已经被褫夺了,还在这里高谈阔论?

但紧接着,杨彪就在檄书上说,我关西无他,只有三样。

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这就让包括刘宏在内的关西公卿们疑惑了,刘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三样。

然后就听杨彪继续讲道:

「在天时,我为正,彼为逆,我为父,彼为子。臣篡君,为不忠。子乱父,是为不孝!此,不忠不孝之徒,天厌之。」

然后就是地利。

杨彪说,现在关西军有崤函为阻,河东在侧,东西险要中,龙门、蒲津、风陵、陕津等渡口,还控制住了关中最重要的门户,天险函谷关。

可以说,在关中的传统防御上,关西朝庭这一方是完备的。而且因为河东的倾向,并州一系列的郡守都是倒向关西的,所以理论上,关西这面还能通过河阳转而南下攻击洛阳。

在关西占据如此形胜之地的时候,即便关东军在关外偶有小胜,但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东西对峙的格局。

此为杨彪所言的,关西以地利胜。

但这些都不是关陇公卿们所激动的,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些情况。但地利是死的,函谷关也是死的。当年高祖先入关中,不也是企图以函谷关为凭阻挡项羽的西征军吗?

但结果呢?不还是有鸿门之耻!

但下面,杨彪所说的第三件事,就不同了。它真的让关西公卿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也是杨彪说的人和。

这一次关外大战,虽然败了,但却有意外的收获。

那就是实际上当时在关外的关西军实际上只面了关东军的一部,也就是曹操部、皇甫丽部,而其他诸部,皆坐了壁上观。

虽然说来杨彪的数千大军只战了关东军两部就大败,也是丢人。但从这里,就看出关东诸将内部之不和。

本来将领们之间明哲自保,逡巡不前也是常态了,但关东军这做派,只能说明他们还未能整合本部,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自己的中央权威。

这就让杨彪看到希望了,他们原先以为关东世豪们能策划出这样一场清君侧,肯定是一体的,但现在看,情况不是这样。

在之后,杨彪坐守函谷关的时候,就偏偏遇到了数队从关东军投诚来的军吏。

这些人都是原北军中的关西士,因为卷恋家乡,偷偷就逃了出来。

从这些人口中,杨彪坐实了自己的猜测。

那就是关东诸军真的是相互牵绊,在函谷关下,每日饮酒作乐,没有人言战,就有人说时机不成熟。总之,关东军力虽大,但却拧不到一块,反而相互牵绊。

于是,才有了杨彪这次的策书。

在分析完敌我之后,杨彪还给了朝庭诸公对策。

分别为:

「结外援、调外兵、固城砦。」

首先是结外援。

杨彪的意思是让关西朝庭捐弃前嫌,效远交近攻的策略,对河北一带的黄()巾进行招抚,让他们从关

东的后方袭扰洛阳方面,争取断了关东军的粮道。

其中杨彪还特别指出了邺城的泰山贼。他说泰山贼诚为天下大贼,但现在不妨用之,以其兵锐,一旦南下大河,关东军不足为虑。

当然,杨彪也考虑到真的招抚泰山贼很难,但还是请朝庭公卿们考虑到这一股力量。

然后就是杨彪说的第二策,调外兵。

杨彪建议朝庭调太原、上党兵南下大河,再让护匈奴中郎将引匈奴兵一并共同打开南下通道。甚至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招徕草原上的杂胡、鲜卑,总之就是有什么外兵就用什么外兵。

这里的杨彪完全不避讳他嘴里的外兵几乎都是胡兵。因为在杨彪等士大夫眼中,用夷兵一直就是大汉的传统。

无他,就是胡人便宜好用。他们不仅善弓马,只稍加以汉法甲械武装一下,就是善战之师,而且还不怎么费钱,只要给这些部落能越冬的草场,这些胡兵就是源源不断。

所以,用夷兵就是省中国之力,而平定四方。双赢!

于是,从高祖时用楼烦兵,板楯蛮,到光武用乌桓突骑,汉室用夷兵之事举不胜举。

而现在,杨彪建议用的南匈奴兵就是如此,是汉室的传统雇佣兵了。

但大规模调动北疆兵马南下,有没有问题呢?有!

那就是会造成北疆空虚的情况,尤其是杨彪还建议借鲜卑兵,这不更是让鲜卑内窥中国虚实了吗?

但这在杨彪眼里只是肌肤之坏。

他在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肌肤寒只是小疾,腹心痛则是大患。所以,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彪看来,鲜卑问题先放放,他们在檀石槐死后,再次分裂,已经不足为虑。反而是东面的叛贼却是要命的。

然后,杨彪就讲了他的第三策,固城砦。

其中杨彪特意指出整个关陇防线,要点只有两处。一个就是函谷关、一个就蒲津。

杨彪说只要补给足够,他有信心在函谷关将关东军挡住。但他担心河东这一面,河东太守董卓其心难测。

用杨彪的话来说,此人粗勐少文,麾下又多是羌胡兵,不能以常人度之。但董卓所处的位置又特别重要。

可以这么说,于如今的东西之争中,董卓是左投则左胜,右投则右胜,甚至杨彪还说这人是骑垣两顾,有不能言的心思在。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将蒲津的安危放在董卓身上,甚至还要考虑到此人一旦变节,蒲津防线也要能守住。

所以,杨彪建议重点在蒲津一带设置设置城垒,夹河据守。这样,河西的兵力和粮秣就能源源不断的顺利送到蒲津,将叛军抵御在河东。

如此一来,要调度如此人力物力,只一个蒲津守就不够了,非得在左冯翊设立一镇行台,给与方面之人。

这样,东面有他杨彪,北面有左冯翊行台,那整个防线必然固若金汤。

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关中更北面的渡口,龙门渡,杨彪却没有多说。

以上就是他杨彪所行的三策,给朝庭的兖兖诸公大吃一惊。

其中有关西冠族的马氏之主马强,他也是马融之子,就当众赞叹:

「斯儿有固业继家之器。」

这边关西虽败,但找到了方向。而关外,关东军虽胜,却陷入了迷茫。

此时,在密密麻麻的军帐中,一领大帐中,却嗷嚎不断。

一名魁梧的武士被两个更雄壮的武士一并按倒在桉几上。

这人就是曹操的亲从()大将夏侯惇。

此时按着他

的就是曹操的扈将许褚和史焕。两人按住他,不是因为夏侯惇犯了什么错,而是要给他治伤。

夏侯惇的脸颊被一根箭失从左侧贯入,这会箭杆已经被成功取出,但箭头还嵌入了他的脸内,一直插到了他头盖骨的后部。

这样的伤势一般人也就死了,即便不死也被放弃了。但幸好夏侯惇有曹操,而曹操有谯国第一妙手,华佗。

这会曹操就紧张的看着华佗,看他在夏侯惇脸上施为。

他一方面庆幸,一方面又是自责。..

他庆幸的是在华佗治好皇甫嵩后,他敏锐意识到华佗的重要性,然后千肯万肯将此人留在了军中。

他自责的是,现在夏侯惇这样的惨状,全因为自己。

原来,前些日关西军出关,他曹操奉命率所部与之战。

当时,关西军屯驻在曹操西面五里的一处山嵴上。而曹操部作为先锋,诸部兵一道,共四个校尉部八千兵,一起迎战。

曹操本要迫降坡上的关西军,但被拒。

之后关西军用一场箭雨射死关东军的谈判使者而拉开了此战序幕。

这一战关西军中配备有大量的弓弩手,其中大部分大黄弩都是从洛阳武库中搬来的。这些本是汉军的军国利器,但现在用在了他们身上。

实在是太快了,由关西军射来的密密麻麻的箭失一下就让大日失去了颜色,覆盖在曹操部中,直如乂麦。

其中此战作为曹部先锋排头的夏侯惇就中了一箭,箭失贯入他的面颊,血流如注。这夏侯惇果是非常之人,中此箭后,拒绝撤退,反激励部下们冲锋。

就这样,夏侯惇带着甲兵们冲上了坡,与关西军厮杀成一片。

正是有夏侯惇效死,后部关东军才得以冲入战场。此战之激烈,两军一直战到日暮,关西军才因战力不支而撤退。

而其他部的关东军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按兵不动,直到现在,见关西军真的败下来后,关东诸部才开始乘胜追击。

关西军也是因为被这一追,兵败如山倒。四千兵出关,最后能回关的不足千人。

这一战,关东军胜了,但作为先锋的曹操部却损失惨重。尤其是他的亲从大将夏侯惇,更是重伤。

而现在,他曹操就要看着自己的兄弟,躺在那里任华佗施为。

说实话,他有点怕华佗,因为这个华佗像屠夫多过像一个医师。毕竟,哪有什么正经医师,囊袋里都是斧、凿、刀、钳的。

但曹操实在没办法了。他已经请了军中几个有名的医者,也试了几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现在只有华佗能救夏侯惇了。

这时候,华佗在看了夏侯惇的伤势后,从囊袋中翻捡出一个怪样的钳。

这个钳子的宽度和一个箭头差不多宽,中间是空心的,然后中间还有其他的钩子。

华佗突然对躺着的夏侯惇说了句:

「你忍忍,这个有点大,痛的。」

然后,又嘱咐边上的许褚和史焕,让他们务必按住夏侯惇,还让人拿个马嚼头过来。

等马嚼头送来,华佗就给夏侯惇系紧,然后就一个钳子伸入了伤口,然后就两边一撑,把伤口撑开了。

伤口拉开的一瞬间,夏侯惇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曹操捏了捏拳,到底忍住了。

虽然夏侯惇叫的如此凄惨,但华佗的手却一点没抖,脸上也没太多表情。之后,他很认真的就掏出一套探针。

这些探针从小到大排布着,每一个都是有一定年龄的树心木而制。然后被华佗精心风干,又外裹麻织,再用蜜水浸泡而成。

()可以说这一套探针着实费

了华佗一番心血。

之后华佗就用这些探针,小心翼翼的找着箭头。这夏侯惇命好,很快华佗就找到了箭头,并熟练的取出。

箭头一取出,帐内的曹氏将们,皆长出一口气。

但这还没完,华佗开始用酒清洗着夏侯惇脸上的伤口,然后又用亚麻布包裹结实。之后,华佗又在麻布上又裹着一层黑色的药膏,这个能有助于肌肉愈合。然后就是再次包扎。

做完这些华佗抹了一下额头的汗,对曹操道:

「可以了。」

但华佗摇了摇头,认真道:

「现在只是清理了伤口,后面能不能活,还要看后面两天的反应。」

见曹操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华佗才补充道:

「不过以夏侯将军的身体,应该没问题的。」

见曹操不懂,华佗解释道:

「夏侯将军命也好。这一清创术我开始也只是蒙蒙知,后来还是知道泰山郡医者云集,专门到那里才完善了这一术。所以夏侯将军命好,要是以前的我来治,他准没命。」

曹操疑惑道:

「元让还要去泰山地区学医术?」

华佗摇了摇头:

「也不算学吧,触类旁通。现在这一术被我完善的都好,但只一样不行,就是缺个能弄翻人的东西,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夏侯将军这么硬的。他还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抗住的呢。」

见曹操要问,华佗张了张手:

「之前,我给五十个做了这个,都死了,痛死的。」

曹操咋舌。

好家伙,怪不得见你各方面都安排好呢?担心人咬破舌头都想到了。

谁成想都是靠命推的。

曹操还要和华佗多问些这手艺,看能不能给军吏多学学。

那边夏侯惇已经悠悠醒来了,他张嘴的第一句就是:

「阿瞒,这一切都为啥,死这么多弟兄,它值得吗?」

而曹操,就被这一句问愣了。

最新小说: 丑女傻妃:王爷,轻点吻 八夜绝宠:妖孽国师的杀手妻 膳食娘子 我的美丽空姐 汉当兴 归杀 后院要起火:暴走萌妃不好惹 唐朝小白领 唐朝奶爸 仙路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