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庆功宴上喝下了不少酒,秦帆依然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曹操、刘备、孙坚三人已然拉起了自己的人马,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称雄一方。
而老谋深算的刘焉也是看清朝野局势:灵帝耽乐昏聩,外戚宦官争权,致使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刘焉自己不想也不敢卷入这种政治·斗争,就想趁此机会离开权力中心,找个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避祸去。
秦帆进一步猜想,前世刘焉之所以搞个“废史立牧”的制度出来,表面看似在为朝廷着想,为刘家分忧,实际却是为自己谋个出路:身为太常的他于公于私,刘焉都不应该提出这样的建议出来。
从公论,刘焉是士大夫,又是太常卿。古代士大夫都怀有“尽忠竭力报效皇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道德使命感,政治是其人生的第一要务。而刘焉却违背士大夫的道德使命感,做出削弱刘汉皇权的制度出来,动摇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
从私讲,两汉是实行郡国并行制,刘氏宗族是巩因封建统治的基础,确保家国传天下,皇位代代传。而刘焉作为汉室宗亲却搞个州郡县三级行政体系,让朝廷丧失了对郡一级的控制权,导致以州为单位的大割据集团形成,让东汉在政治上分裂的趋势更加明朗,从而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这一世的刘焉就如前世历史中的刘焉一般,不约而同的想寻一安身立命之所,然后割据一方。二者区别之处仅仅在于一个是进行时,一个是完成时。
对于“废史立牧”制度,乃至加速东汉王朝的覆灭,秦帆都是绝对赞同的,忧心的仅仅是如果由他人出任益州牧,自己今后想占据西川,成就故秦之势,在大义上就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要是让曹操、刘备等雄才得到益州牧,秦帆可能只有去荒野隐性埋名了。
还好,这一世的刘焉目前只有想法,却没有具体的策略计划与自己争夺益州牧。
秦帆非常庆幸,自己还有两次先机可以利用。
其一,刘焉既有避祸一方的想法,那么可以顺势而为。或是献计,如某某地方刺史腐败作乱;或是鼓动,如某某地方有天子气;又或是结盟,自己如今也有不可忽视的实力。总之,促使刘焉前往其他州部,例如交州,甚至其他各州部均可。并且,争取张让、刘焉等支持自己领益州牧。
其二,自己已领汉中太守,还将实际占据南郡、南阳郡。若是仍由刘焉出任益州牧,从雒阳前往益州,必须取道自己的势力范围。届时,劫杀夺取印信,一方面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