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隐隐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我手里拿的这本《老子》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本为主要底本,帛书乙本为参考而校注的,这两个版本都有残缺,不过却是目前已知的最为接近原始《老子》的版本了。
现在的许多学者对于广为流传的河上公本、王弼本注解时,对于这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解释是:具备上德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品德,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具备下等德行的时刻想着保持住自己的那点微末的德行,其实他是没有品德的。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如何都让我无法理解,总是感觉有些勉强,或者说,是有些肤浅了。
而我手中的这本以帛书甲本为底本、乙本为辅本的《老子》,校注的人对于那句话是这样解释的:上德的居道“无”而用德“一”,淳德尚未朴散为仁、义、礼、智、信,居一未散,所以有德;下德的人,德“一”朴散,其完整性已经丧失,为了防止继续丢失而修德,因此不言自己有德。
初次看这个解释的时候,我感觉有些扯淡,但仔细读了两遍,却发现这与修真似乎有所关联。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分别对应着人的五脏,而五脏又各有五行所属,这其中似乎有着什么联系。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丝毫不敢怠慢,将手中的书本压在了枕头下面。虽然说这本书不是我和我父亲买的,可以说是来历不明,但它的内容对我的修真之路似乎有不小的帮助。
《老子》分为“德经”和“道经”两篇,帛书本是“德经”在前。就“德经”开篇所言的那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来说,我感觉这可能是我从五气朝元突破到炼气化神的重要契机,只要我摸透了其中的真谛,就会有很大把握突破现在的境界,晋升到炼气化神。
又在家里待了三天,却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至于那个假扮我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如石沉大海般完全销声匿迹,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这令我更加疑惑。就好像对方的目的不是我一样。
既然对方的目的不是我,那为什么加班我?难道他的目的是我的父母?不合理吧。
想了许久我也想不通这其中的缘由,只得作罢。不过我却是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那个假扮我的那个人也会道术,而且实力比我强。
原因很简单,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