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上篇
作者:易小卉
---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楞严经》认为修道解脱的关键,还是要从“色除”,也就是从色阴区宇着手,转化色阴。
欲界的身心与****的身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欲界的身体我们称为“身”,而到了****则称为“色身”;欲界的心是“心”,到了****称为“心王”。
这些概念如果不明确,在后面涉及“五阴区宇”、“八识心王”这些理论时就会含混不清。
事实上,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局限于当时的文字表达和传承等因素,佛法的许多概念,无论是佛祖还是之后的许多大德,都未能够作出系统和易懂的准确解释。佛法的没落,跟教义里许多概念上的模糊有着很大的关系。
前面讲了,欲界的“身心”我们主要通过道家的练气修身和佛法的“四大皆空”、“见性明心”等方法来调节。那么,****之后的“身心”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后面的取经故事里,有没有隐藏****的实修方法。
日期:2015-08-0819:47:18
我们先看第二十回开头的偈子。
偈曰: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从这篇偈子看,虽然承恩前辈对那些聪明禅不感冒,但对禅宗的《十牛图》还是肯定的。
日期:2015-08-0911:44:26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
禅宗的传承和教育方法,有其特殊的味道。
《六祖坛经》里,表面上来看,神秀各个方面都要比惠能优秀得多,但五祖为什么认为惠能才是禅宗的衣钵继承人呢?
我们先看五祖的传法情节:
祖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