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国每天波澜不惊的接受着教官的折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军中绿花》已经声名远扬了。
不过对于这些他可没有放在心上,偶尔为之的东西,谁也不会当成宝贝,如果真有哪个重生者如此心态,那真是白来一趟了。
杨兴国现在的心态非常平稳,要是配上特效,估计就有“平稳气场”了!
日子就在无聊的军训中一天天的过去了。
这一天,阮大山突然跟杨兴国说让他下课后去找他一趟,杨兴国心里一咯噔,估计肉戏来了!
阮大山办公室,杨兴国推门而入。
“陈董,人来了!”阮大山笑呵呵的介绍道。
杨兴国看到一位搭着西装领带的中年人坐在茶椅上,此人一听阮大山的介绍,非常热情的站了起来,伸出手道:“杨老师你好,我是陈应登,厦门印花地砖厂的董事长!”
杨兴国对于印华地砖厂的印象记忆非常深刻,因为它是特区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1982年1月10号跟厦门市政府签订的建厂合同。
只不过前世这家企业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中间还经历不少坎坷,没有发展起来作为厦门对外招商引资的显示窗口,着实令人惋惜。
在前世大家熟悉的疏港路高架桥旁,湖里悦华路2号,坐落着一家“印华地砖厂”。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和厂房相比,这家工厂的外观显得那么朴素,然而,它对厦门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家在特区落户的外资企业。
“陈董真是见外,在阮院长面前,怎么敢称老师呢!”杨兴国微笑着跟陈应登握手。
“自然是当得,宏展电子跟印华都在悦华路上,您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啊!”陈应登一脸钦佩的看着杨兴国,他实在没想到杨兴国居然如此年轻。
“都是大家谬赞了!”杨兴国谦虚地回道。
“你们都来喝一杯茶吧!”阮大山适时泡好了茶,叫停了二人。
“我记得陈老先生是印尼华人,怎么会来到厦门建厂?”杨兴国喝了一口茶,开始抛砖引玉。
陈应登愣了一下,自己都还没有做介绍呢,他怎么就知道了?
谈起来厦投资办厂的事,陈应登感慨不已道:“我来投资,就是想当一块抛砖引玉的砖块。如果真的能起到促进家乡招商引资的作用,也算对家乡做出了贡献。”
“陈董的胸怀真是令人敬佩!”杨兴国恭维了一句,事实上,他对陈应登的资料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