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听曹正将莱州知府投降的经过,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后,觉得这真的是件诸多因素撞在一起后才发生的事情。
首先是陆路被堵死使得士气大跌,随后是援军被击溃就他们最后的期望打破。
接着就是莱州知府的个人原因。
他首先不是个恶官,不虑献城后有性命之忧,其次他是个没有营党的人,弃城后担心无人营救。
再加上随后的火炮直接吓得莱州知府破了胆……
若是这么多个因素中少了其中的一个,或许便没有献城投降之事发生了。
而这明显是不可复制的事情。
就拿“恶官”这事来说,整个宋廷的地方官员,又有几个是不贪污作恶的?
武植估计,整个山东之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官场上天下乌鸦一般黑,真不是说说而已的。
另外,在朝廷里没有营党的人而做到知府职位的,也是极其稀罕。
大宋的官员,天然就是有朋党的。
若是同乡的则是乡党,若是同时考取功名的则是同窗,考进士时的主考官是谁,那他就是恩师,那一届的进士都可视为其门生。
当然了,这些考取功名时天然产生的朋党关系,总得人主动去维持、走动,方能将那关系给落实了。
比如大家明明是同乡,但你却从不参加拉近关系的同乡会,从不互相协助、互相亲近,别人又怎会将你视为乡党?
这莱州知府就是因为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这才没有半个朋党的,但这明显也是官场里极少数的存在。
既然知道这事乃难以复制的,武植便再不去想它。
能得人主动献城投降,那自然是好事。
但若是他们不投降,梁山难道就攻不下来了?
总之,武植就当这只是个意外之喜了。
随后,武植叫了莱州知府过来,向他问道:“不知大人是高姓大名?家乡在何处?”
知府道:“小……小官姓崔名融字安成,河北大名府人士,政和元年甲榜进士第九名,家中尚有老母,发妻,一子一女,都在此间府宅居住……”
武植只向这知府问了两个问题,他却紧张无比的将自己所有的事情,劝都一口气说了出来。
武植听了后,眼神中带着些许狐疑的看着这知府崔融,问道:“崔大人刚才说你是甲榜进士第九名出身?”
崔融抹了抹满头的大汗,颤颤答道:“不……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