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初平二年十月十五,秋收已过,仓禀略显丰实,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河西郡,姬溪已经驻兵五日,却迟迟不见动静。
李蒙、张济在帅帐中找到姬溪,问姬溪为何按兵不动。
姬溪说有细作来报,黑山军统帅张燕乃是诈降,意图不明,故要查探清楚方才能行军。
李蒙、张济明显的不相信,诈降,怎么会诈降,人家的投诚明显是时事索然,大势所趋,张燕又不傻,他怎么会如此的不识时务呢?
姬溪问他们,既然是大势所趋,那为何刘虞、袁绍、孙坚三人不降呢?
二人据理力争,说刘虞自持皇室正宗,不识时务;袁绍的氏族四世三公,妄自尊大;至于孙坚,因与太师有隙,是故不是不愿意降,而是不敢降。
二人的解释合情合理,姬溪也相信包括董卓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但姬溪却偏偏不这么想,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总是让姬溪胆战心惊,所以,姬溪丝毫没有改变自己计划的想法,黑山张燕,一定要打。
于是,听了二人的解释后,姬溪推脱说,是不是诈降,一试便知。
二人问姬溪怎么试。姬溪说已经着人去真定招张燕前来相见,若张燕领兵前来,那么便是做贼心虚,如若不然,那就是真心归降,自己将再不生疑心,即刻挥师北上。
李蒙张济听后觉得,姬溪的试法也是在情在理的,张燕若是诚心归降,又何必领兵前来呢,自己等人又不是他的敌人。
然而姬溪却认为,不管张燕是不是真心归降,当得知自己召他来河西的时候,他必定会起疑心,而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他要么不来,要么就必然会领兵来。
不管张燕来不来,姬溪的借口已经有了,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等几天然后开始打仗。
瞧瞧,想诬陷一个人,就是这么容易,你只要找到人们思维的误区,一切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日后,张燕来了,探马来报,张燕带来了三万兵马。
姬溪立刻将李蒙张济叫过来,对他们说了此事。二人大惊,觉得自己失算之余,又感激姬溪的料敌先机,使二人免于危难。
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你他娘的带了三万兵马来,明显的是做贼心虚,要是真让你靠近了老子们的大营,老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没什么说的,干他娘的。
一场大战就这么突如其来的爆发了,姬溪这边以逸待劳,又有人数上的优势,如何能够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