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欧洲战场,但张昊对德国坦克是清楚的,其坚固程度凭用于打击日军坦克的火箭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只有生产出具有强大破甲功能的火箭弹,才能摧毁德军坦克。
兵工厂人员不会研制破甲弹,张昊清楚破甲弹原理。
破甲弹的攻击部外壳包裹的是压成圆柱形的高爆物质。这个圆柱的顶端挖一个锥形坑,坑壁上压上铜一类金属制造的一张衬层。打击时,爆破来自于圆锥后方,冲击波以8000米/秒的速度冲击金属衬层,集中在圆锥顶点上。整个衬层于是向圆锥的底部压缩,压强被集中在圆锥的中线上。受到压缩的金属衬层堆集到一起,继而由圆锥底部的中心被向外推出。由于爆破冲击波产生的压强非常庞大,金属是以8000米/秒-9000米/秒的速度向外喷直线喷出的。虽然仍然是固态的金属,但强大的动能使它的运动方式近似于液态(温度并不高)。当衬层在压力的作用下堆集时,由于冲击波需要推动的质量逐渐增加,单位质量得到的动能也逐渐减少。其直接结果是,最初射出的金属速度在8000米/秒以上,而后面射出的逐渐减少至2000米/秒上下。速度的区别令射出的金属形成柱状,被称为金属射流。金属射流撞击装甲时,它强大的动能逼迫构成装甲板块的物质向四周液态流动,让出一条隧道。但同时,射流的首部也不断向四周扩散,射流也就不断被耗费。如果射流完全被耗费时仍无法穿通装甲,装甲胜利。但如果在射流在完全被消耗掉前贯通装甲,它将携带着撞击和穿透过程中形成的碎片高速喷射入车辆内部,杀伤人员、破坏器械。
张昊听说过,这种效应叫门罗效应。
战争结束后,只要跟技术一员简单说一下,技术人员必然能够很快研制成功。
由于日本坦克皮很薄,目前的反坦克火箭弹足够对付了,而且11军用来打仗的坦克数量越来越少,张昊也就没有再继续研发反坦克火箭弹,既然现在美军订购了,张昊就决定生产破甲能力强大的火箭弹。
张昊没有心思想火箭弹,赵大志率领了一营和二营正沿着沅江两侧扑向集结在那里的一个联队日军,虽然明知道很有可能会取得又一个大胜利,但打仗毕竟不是儿戏,张昊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一侧。至于大牛炮营轰击沅江对面德山日军,能打死多少算多少,只要能把日军打怕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