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有名气,1911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情报局专职摄影师,并以首席摄影师的身份陪同总统前往欧洲。他之所以会在纽约,就是来和出版社洽谈自己那本《威尔逊总统欧洲之旅》相册的出版事宜的。
此君在去年成为了格里菲斯的摄影师,也因此结识了丽莲-吉许小姐。
后来维克多-弗莱明先生在好莱坞的地位也不算低,提到“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么肯定会提到他,毕竟他拍摄了《乱世佳人》这部经典名作。所谓黄金年代指的是大萧条之后,电影业逆势繁荣的那段时期,《乱世佳人》就拍摄于1939年,算是黄金时代的经典。
但是他被称为“好莱坞超级匠人”,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这个称号实在不能算是一个褒扬。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现在这位“好莱坞超级匠人”还没有那么super不过已经开始有点匠气了。
实际上,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有很多,而这些导演身上都会有些匠气。电影又被称作“光与影的艺术”,作为摄影师自然更加注重画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故事和主题,所以他们的作品外表华丽内容空洞。
当然如果是拍商业片,那么维克多-弗莱明先生这样的导演绝对是绰绰有余。不过我们的袁大师除了要建立“导演编剧二元体系”之外,还有着开启“知识分子电影”这个美学流派的野望。
不过现在说这个还太早,袁燕倏首先要把在场众人给说服了。
他习惯性地点上一支雪茄……1920年的一大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还能在公共场所抽烟啊。
“弗莱明先生,这个问题么……”我们的袁大师抽了一口烟,然后好整以暇地道,“很简单。只要是符合三一律的电影,那么编剧肯定就比导演更加重要。”
“三一律?”
“对啊,三一律。”
好吧,如果这里的影视圈人士不知道三一律那也真的可以去死了一死了。
三一律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于三一律,即所谓时间一律、地点一律和情节一律。所以三一律(threeunities)是西方最早的戏剧结构理论。、
在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这一条法则乃是当时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金科玉律,
不过到了十八世纪,这一戏剧理论受到以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