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出来了,他低声对翻译耳语了几句。
“只要永磁体,不用干冰甲醇吗”,小翻译反复确认之后,找来了学校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他吩咐了两句。
王一男在ENSParis这场学术讲座,吸引了整个欧罗巴的相关研究人员,当然包括了ENS本身的几位学术大拿,诺贝尔奖得主,上次王一男的欧罗巴之行,去了不列颠和汉斯国,没有来到法兰西,他们还一直引以为憾。
王一男学术讲座的题目是《晶体本征频率与ang-Li对》,是对之前一系列论文的进一步披露。
简单的说,利用哥德尔系统,王一男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晶格结构,这种晶格结构的本征频率满足一个特定的公式,可以在干冰温区产生ang-Li电子对,ang-Li电子对是库柏对的进一步扩展,但是基础的物理特性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可以无阻力的传输电流。
这就是超导效应的来源了,其实在好几个月之前,这种晶格结构就已经在哥德尔系统的虚拟空间被模拟出来了。
然而,仅仅拿出这个晶格结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好像流体力学还没有成熟的上一个世纪,你突然拿出一架飞机,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巫师,而不是一个牛X的科学家。
超出普通人一步,是天才,超出普通人两步甚至三步,那就不是天才而是疯子了,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在拿到哥德尔系统开挂出来的晶格结构之后,王一男他们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使用传统的光化学手段,以及进行了重大改进之后的分子编织技术,制备出实际的干冰温区超导体。
第二件事就困难太多了,王一男需要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他是怎样从前人的肩膀出发,找到这个晶格结构的,
于是,王一男首先要告诉大家,他是从哪里出发的,这就是王一男泡在帝都大学图书馆里面近一个月的功劳了,他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了离目的地最近的出发点,加上李诗尧教授的成果,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光有出发点是不够的,因为王一男到达的目的地实在是太远太偏僻和荒凉了,路上有无数的岔道,可能会迷失方向,一次两次也就罢了,王一男们每一次都能选择正确的方向,这就有点太神奇了。
于是,王一男和李文静提出了一种新的在不毛之地勘探地形的方法,也就是晶格的本征频率,以及相应的数学工具,利用这种新的方法,可以解释80%的方向选择问题,剩下的20%用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