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乱兵水手草寇里面挑选出的石匠已经领人上了山,整天叮当乱响个没完,可王轶想在近期展开大规模村落建设的计划也不幸夭折—经过计算,他发现自个的雄心壮志太过不切实际,按照当下石料的开采速度,近期之内能把房屋主体起来就是烧高香。
不得已,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又着人开挖了一批地窝子,而为显示与手下弟兄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他甚至把铺盖卷也搬进了地窝子。
如此高风亮节的做法不禁再次收割部分人心,也把一众过惯了人上人生活的船长逼到了角落里,心中狂骂其人沽名钓誉的同时不得不紧随其上,苦着脸进了地窝子。
里面最郁闷的当属彭振国,他突然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王轶节奏了。
这倒有些冤枉王大人,收买人心的想法的确有,但也有帐篷里太冷的缘故,那层薄薄的布片实在抵挡不住凛冽海风,同属特权阶层的船长们为尊严面子想要跟底层军汉区别开可以忍受,他不乐意,要知道,他的箭伤到现在也没好利索,被风吹着时常隐隐作痛,何况还能搏个以身作则的美誉。
其实若他愿意将就,还有种法子能在短期内把村落建起来,那便是海盗们先前居住的海草房,这种屋子又可称之为海苔草房,把海浪吹过来的矮大叶藻和虾大叶藻晒干,用铁耙反复梳理,从下往上层层叠制,再使旧渔网将屋脊罩起来防止大风破坏屋面。这东西不难做,不管是海盗俘虏抑或王轶手下,都有人会制作。
窗明几亮是不可能指望的,可至少保证了冬暖夏凉,但这种房屋用作生活居住可以,当成军队驻训地未免太过儿戏,防御功能太薄弱,而王轶又明显想把海岛建成要塞类的军事设施,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还是否决了此项建议。
左不过在地窝子里多住些时日,反正与海草房相比,两者防御功能都几近于无,最多是个舒适度的问题。
当然,临时赶制一批用作物资储存还是可以的,山洞里面潮气到底大了些。
也便如此,从山上开出的条石逐渐越堆越多,王轶准备到时直接来票大的,而时间上的宽裕,更能让他将规划做到尽善尽美。
房子可以暂时不建,但某些防御设施却得提早考虑,同时为方便石料运输,乱兵们押解着俘虏修筑起了通往海岛另一侧的山路。
王哨官准备在山头上建炮台,把那几尊移动不便的红夷炮安上,虽然数量少了些,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威慑力。
期间他还派出了以杨西廷为首的两条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