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零年五月十七号,新世纪伊始,东国这片辽阔的领土上,历时三十二天的金融乱象,终于汇聚为一股滔天洪流,击溃了最后一层底线,近现代以来用于流通二百三十年的金融工具华币,丧失了它的基本作用,彻底沦为废纸。
事实上这个滑落的节奏是有脉络可循的,并非轰然垮塌,而是一步一步滑落谷底,华币仍然是有价物,但华币的购买力,已然不足以购买同等重量的废纸了,因为在此之前,各地政府、民营机构、企业家团体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代用券,以各种有价物在互联网端公示担保,造成的结果就是纸价高企。
其他包括服务业、制造业等实业几乎陷入全面瘫痪的境况,但与造纸业相关的行业,无不兴盛忙碌,单以陆号省一地观察,本身称得上规模的造纸业不过十多家,截止十七号这一天,扩展了近百倍,达到过千家的程度!
产能的大幅度提高,依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金融层面的乱象渗入到方方面面,就连制作代用券这种替代纸钞的工具,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万花盛放的景象。
标准不一,购物手段迥异,所依托的信用体系也是千门万序,代用券与代用券之间的换算,都成为难度系数极高的一件事,堪称变化莫测,全无规律,别说金融专家,就算数学天才也算不清这笔糊涂账,非但普通民众进退失据,难分主次,难以取舍,地方政府及大商家也均莫衰一是,焦头烂额。
文明进程历史悠久的帝国,仅因一个微不足道的金融交付方式上游端的卡死,就将整个国家拖入深不见底的泥潭,面临前所未见的乱局,必然存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内鬼在其中搅风搅雨,稍微有点常识、还愿意冷静思考的政局高层,无不心里跟明镜似的。
但雪崩效应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乱象,汉宫方面自顾不暇,自发划分出各个派系忙于内斗,推出的各类以平抑物价、息止民争、重树汉宫信用为目的的金融法案,也是朝令夕改,靡颓不堪,地方上阳奉阴违,就算起初还有区域照章行事,随着举国大潮流的激发诱因,为求自保,也纷纷陷入了据地自治的局面。
但在没有汉宫统筹调配下的自治,地方上的职权部门仓促上马,加之民怨四起,谣言满天飞,在宏观上无法解决民生的基本问题,而此时民众生活的普遍需要,无疑才是宏观大势。
而普通民众,哪怕中产家庭,掌握着或大或小居宅楼市的业主,积累殷富,随着服务业跟一般配套实业产业链的垮塌,也在极大范围上陷入了生计的恐慌中,举家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