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革命与起义中。从现有的资料记载中不难看出,其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
(令夏尔、波德莱尔最初闻名於巴黎文坛的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文学评论:《1845─1846的沙龙》。“沙龙(聚会),salon的音译,指聚会聊天场所”。)
1848年,法国巴黎工人学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夏尔、波德莱尔在期间十分积极,并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这份刊物仅维持了两天。
夏尔、波德莱尔参与了起义的巷战。在其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是爱伦、坡。自1848年一直到其逝世的17年间,夏尔、波德莱尔坚持翻译爱伦、坡的作品。
《恶之花》出版后不久后,由于取材大胆、内容惊世骇俗,对宗教不敬,很快被妨害公共道德及风化罪的罪名告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法庭。
被判「有伤风化」的罪名,法庭处以夏尔、波德莱尔三百法郎的罚款,并勒令从诗集中删除六首主要的诗。当时的法国文坛对此事件的看法一分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夏尔、波德莱尔这一边。
文豪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写信给夏尔、波德莱尔讚扬《恶之花》,并讚扬為「光辉夺目的星星」,给法国诗坛带来「新的颤慄」。
1861年。《恶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诗外,并加入新诗35首。同年12月,夏尔、波德莱尔被提名為法兰西院士候选人。其于次年拒绝。
1866年。在比利时参观教堂时突然出现失语症及半身不遂等癥状,回巴黎后住进迪瓦尔博士的疗养院,翌年病逝,享年46岁。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夏尔、波德莱尔认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於美,美同样存在於恶与丑之中。
“两个世纪前,当夏尔、波德莱尔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為「恶魔诗人」。”
当时正处於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眾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夏尔、波德莱尔不啻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
其死后四年,兰波(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在信中称讚他是「诗人中的国王,真的上帝」。
1895年,马拉美出版了十四行诗以纪念夏尔、波德莱尔。在一篇1922年出版的文章中,普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