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一声大喝,凭空出现一根金色的棒子。这根棒子大约一丈长,四指的宽度,两端各有一个箍子,上面画着古朴的纹路,中间书有三个大字,“如意棒”。
如意棒一出,一股铺天盖地的气势就出现了。狂风大作,所有的树丛都折弯了枝头,好像表示臣服。由此可见,如意棒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宝贝。
玉溪子脸色变了变,但立马就恢复了:“原来你还身怀这样的太古异宝!此宝一出,谁与争锋,厉害!”
“哈哈,老东西,以为我蜀山没有宝贝吗?都说那剑一封厉害,可是哪里比得过我?师门赐下重宝,就说明我才是新一代弟子中的翘楚!老东西,你要杀我,我便杀你,看你昆仑还有何话说!”
白景放弃仙剑,转而两手紧握住如意棒,顺势朝着玉溪子砸去。
如意棒发出的气势,牢牢锁住了玉溪子,使得他觉得无处藏身。外人看来,包括白景,都认为他是不可能躲过这一棒的。此宝一出,谁与争锋,可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而是太古就有的威名。它曾为它的主人杀人如麻,立下赫赫战功。
可是,玉溪子并没有一丝慌乱,甚至都不想要逃。他盯着漫天而来的如意棒,不惊反喜:“来得漂亮!来!”
只听得“铛”的一声巨响,一股巨大的能量四散开来,不仅把周围的树丛全部折断了,甚至周围的山脚的巨石都被被震碎了。
如意棒仿佛碰到了更强大的宝贝,竟然被反弹了回去。白景受不住如意棒本身巨大力道的反弹,一股鲜血喷出,全身感觉虚软无力。“这是怎么回事?”他心里现出惊天疑问,“到底是何宝物能抵挡如意棒的?!”
待到风沙树枝不飞了,战场中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坑里站着的,就是玉溪子。他的头发已经叛乱开来,衣服也破了。不过,只是脚下多了一个坑而已,他没有受伤。反而,他手里拿着地不再是佛尘,而是一根鞭!此鞭曾出现在玉灵子的手里,用来对付佛主,正是昆仑镇派至宝——诛神鞭。
玉溪子手持诛神鞭,一步一步踏出深坑,来到白景的面前。“白景,你还有何话说?你自忖有异宝,受蜀山重视,便为所欲为!殊不知,人外有人,一山还比一山高。贫道手里的诛神鞭,太古时期就鞭打诸天神仙佛。你那如意棒的主人,都不在例外。今天,贫道就诛杀你,为仙道除害,对魔道立威!”
白景没有再发动如意棒的能力,全身虚弱不堪,只留了说话的力气:“没想到,昆仑镇派至宝都给了你,到底是何意思?”
“贫道告诉你罢,你之死,有许多的原因。除了你的傲慢和目中无人,朝廷的争权夺利,还有里勾结魔教,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该去惹一个人!祖师赐我重宝,乃为此人!也为昆仑大计!”
“谁?”
“夏侯战!”话音刚落,诛神鞭也对着他的脑袋砸去。白景的头颅,仿佛熟透的西瓜一样,破碎不堪,人是彻底死了。
好一个骄傲的蜀山弟子,好一个权倾朝野的白家子弟,如今亦是化作一缕残魂,彻底消失了。从此世间,再无白景一人。他身旁的躺着的如意棒,在他死去的那一瞬间,立刻就飞走了,看样子,是回去蜀山了。
白景之死的消息,是在十一月的中旬才为人所知的。并且,不是由蜀山告知的,也不是白家的人发现的,而是通过昆仑发布的一份除魔檄。
檄文写着:昆仑乃为道教之首,肩负维护道教打击魔教、救扶百姓的重责。不久前,帝都老魔肆掠,残害武举武子。民间两位英雄遇除之,却遭遇蜀山叛徒白景的阻碍。此人不仅不共杀老魔,转而袭杀英雄,实难存之!几日前,弟子作义气之争,白景强行出头。吾为昆仑长老,斩杀老魔职责所在,保护徒儿天经地义,遂斩杀白景!
这檄文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帝都的人尽知。这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非常大的事。通过这一件事,许多人可以从中揣摩出无数深意。因为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事件,而是一个群体事件。
檄文一出,各党派都聚集自己的势力,讨论这件事情。其中最着急、最愤怒的,自然就是太子党了。此时,太子府内,几乎各大头都来了。太子,五皇子,白礼,郭烈等等,无一缺席。
太子满脸肃穆端坐首座,脸色别提有多难看。而白礼,则是年老丧子,更加悲痛欲绝。他的精气神差了许多,身体也不太好。但是,他还是来参加这次会议了。他来,也是带着目的来的,就是要替儿子报仇!
“那份檄文你们都看了吧?各位大人,不要吝啬言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等要是再糊里糊涂下去,只怕太子党就要倾覆了。”太子看了一眼众人,率先开口说到。
“殿下,还有什么可说的!表面上是昆仑和蜀山以及魔教之间的冲突,但是,他昆仑怎么有权力处决蜀山弟子,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不就是赤裸裸地宣战吗?明显不把蜀山放在眼里,进一步看,难道不是说对太子党威信的一种削弱吗?!”白礼身为尚书,权力很大。加上死的是他的儿子,当然是第一个出来说话,语气不是很好。
这个问题,他一开口就上纲上线,从门派斗争上升到了朝廷势力的斗争。他这样说,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需不需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在座的其他人都有看法。只是,一般人还不敢反驳他。否则讨论下去,那就是关于太子党和武亲王党之间的全面开战了。
“白大人,此事这样讲,会不会过于武断?”五皇子见其他人不敢开口,太子又没有立场,只能自己说了,“那玉溪子所为,到底是他个人的意思,还是昆仑的意思,这都是不得而知;如今,蜀山也不见得来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态度,我们也不得而知;昆仑蜀山行事,向来不受世俗势力左右,令公子之死,与武亲王是否有直接关系,还需要斟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