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四月,赵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新营的建立上面。新立三营,编制皆归于昌平镇,朝廷方面的文书汇报与递交由陈洪范自行处理。在赵营私下的编制中,则取“昌平镇”之“昌”字与“陈洪范”之“洪”字合二为一,分别以“昌洪前营”、“昌洪左营”与“昌洪右营”为三营营号,以示它们与陈洪范的渊源。虽无实际作用,但也算赵当世给予陈洪范尊重的表现。
陈洪范本有兵二千余,都归在昌洪前营下,为了让陈洪范有安全感,昌洪前营的一应人事安排赵当世并没有插手一分半点,皆从陈洪范旧制。昌洪左营与昌洪右营则各编额兵二千,分别派遣军官往湖广、河南等地招募新兵补充。
按常理而言,明军各营各部驻扎汛地时,实际在岗的兵力都只是额定编制的一半甚至更少,只有真正受到调令准备投入战事之前,才会临时招募新兵,将空额补全。既为了节省养兵开支,也认为到了真正战斗时面对流寇等级的对手,新老兵大体占比五五开于战斗力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赵当世摒弃了明军的这个传统,除了屯田军编制在闲时可以有二三成空额之外,所有战兵营的兵力必须时时常满,随缺随补。这一方面是赵营对后勤补给精细规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因赵当世笃定的治军信念——赵营的兵,只能是在战火中不断淬砺成长的职业化精兵,对现在的赵营而言,日日都要以战备状态保持警惕,绝不容半点怠惰。
在此方针要求下,同属于野战军体系的昌洪三营同样要求满编,而昌洪左营与昌洪右营的统制坐营官按照一早议定的,分由陈洪范心腹将领马廷实与徐启祚担任,但自这两人以下,其余所有人事都归赵营安排。昌洪左营中军官抽调了无俦营前哨哨官李延朗任职,原岗位以统制坐营官侯大贵兼任;昌洪右营中军官抽调了效节营前哨哨官覃进孝任职,原岗位以统制坐营官徐珲兼任。包括马廷实与徐启祚在内的明眼人心里都清楚,这两营的实际掌权者实为中军官。
本年伊始,贼势汹汹侵犯楚北存在巨大隐患。有这层背景在,加上杨嗣昌不再坐镇襄阳、新营所需钱粮由本镇自行筹划不倚赖朝廷添饷,是以无论督门还是朝廷,对陈洪范扩充兵马“填补疏漏,巩固襄府防卫”的请求大体持允许的态度。陈洪范又会钻营,上下打点一通,批示立营的公文走流程基本顺利,到月底,昌洪三营即在楚北建立。
有着奉督师军令并行总兵护境之责的幌子,赵当世得以理直气壮地开始在襄阳府内重新部署兵力。襄阳府下辖六县一州,分别为襄阳县附郭、宜城县、南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