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涉文史,颇有诗才的一方面,其仿王羲之行书书写而成的《垂拱集》共一百卷,不仅记叙她如何从一个才女到昭仪,后到皇后,最后当上皇帝的过程,是她宫廷生活的日记,也有她治国的经验总结。
武则天临终时,曾嘱李显,要把她的《垂拱集》作为陪葬品,同她一起埋入乾陵中。
但可惜其亲著百卷《垂拱集》、十卷《金轮集》一并随她葬入乾陵,包括上官婉儿的大部分手迹,均只出现在后世史书记载当中,无一人曾亲眼目睹。
不过当时的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都曾参与编纂,百卷《垂拱集》也有部分内容流于世间。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毫无疑问,里面肯定有不少珍贵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可重见天日,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的手迹,一样会请来石破天惊!
李之是有机会见识到其真面目的,实际上他也的确对传说中的武则天亲自书写的、历史上久负盛名却一直未见真容的天下奇书充满了好奇心。
问题感到此处,高宗同样兴趣浓浓,很详细的打听武后对于地形图的见解,再加上之前李显的部分品鉴之辞,让李之很是惊讶这一家两代人精深的鉴宝见地。
看到高宗重复心情绝佳状态,李之也不敢再与他谈及深层政事,故而不时针对武则天及上官婉儿的诗作,提出自己的问题。
无论高宗还是太平,除身份之外同样在诗文上有极高的造诣,李之一些话题也算是契合二者所共同的兴趣爱好,果然交谈氛围一直处于轻松惬意当中。
上官婉儿后世遗存不多的诗作中,就因大部分作品被武则天当做孤品自己收藏了,武则天惜其文才乃天下人尽知的事情,所以才会被后世人认定上官婉儿的绝大部分手迹,就藏于乾陵之内。
直到李显返回来,三人依旧交谈的兴高采烈,加上今日的李显受到高宗、武后两方面的赞扬,也是心中喜悦。
在有心人刻意烘托之下,高宗当天度过了近些年少有的一次开心的晚宴,李之三人一直陪伴在侧,一直到高宗面显疲态。
李之是独自离开的皇宫,太平与她兄长则是留在高宗寝宫很久。
他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