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要说起来,上次朱琳渼见到这两艘战船时,它们才仅铺完了肋骨,而此时便已下水,这建造速度已是极快了,倒也不应过于苛求。
但朱琳渼仍是按捺不住对三级战列舰的“渴望”,又问道:“宋先生可知道永北里那条八百吨的战船进度如何了?”
宋应星略皱了皱眉,“回殿下,那条战船实在过于庞大,莫说普通工匠,便是南洋而来的潘明忠以前也从未造过。是以只能边摸索边造,也出过些问题。诸如先前龙骨厚度不足,在船台上即已变形了一次,只得拆了重来。
“眼下才正在准备铺设二层炮甲板,依潘明忠所言,少说还得三四个月才能完成。”
果然任何事情都无法违反客观发展规律,朱琳渼心中叹了口气,尤其是技术方面,即便是有自己这个后来者指点,但想要搞“大跃进”也是千难万难。
不过三四个月也不算长。他旋即释然,只等这艘“巨舰”下水,大明水师便有了和欧洲航海强国在亚洲水域“同场竞技”的资格。
届时属于大明自己的大航海时代,才算正式拉开了帷幕!
宋应星不知辅政王在思索什么,犹自继续禀道:“殿下,除了这两条大船,另还有七条七十至一百吨的‘软帆船’已建成,其中大半还在永北里,等待和两条大船一起北上。另有两条正在安装大炮。”
“七条小船?”朱琳渼一愣,实际上七十多吨的已不算是“小船”了,他忙问道,“永北里和南安的船台上皆是主力战船,这几条小船是何处造的?”
“回殿下,庞筑依殿下先前的吩咐,在民间广招船厂,又派了工匠指点并给付图样,令他们建造小船。
“没想到这些民间船厂倒是学得极快,建造速度也是不慢。甚至有一家还在原图样基础上进行改良,造出一百余吨的战船,可安置九磅炮两尊。”
这些“民营”船厂果然有干劲。朱琳渼立刻想到,这些船厂“接订单”,招工匠完成订单,又搞技术创新,这不正是自己期望的资本主义萌芽吗?
假以时日,或许其中便能发展出足以支撑大明水师的强大“军工企业”来。
“这是好事。”他对宋应星道,“往后只要技术方面不是最顶尖的,还可以把更大些战船交给民间来做,价钱也可以稍涨一些。
“大明所需要的船队将会非常庞大,仅凭朝廷自己的船厂难免力有不逮。不过对他们也要多盯着点,谨防通敌。”
“是,学生回去后立刻着手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