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讴歌奉献的象征物,都无法真正表达这个群体自我牺牲的精神。
正是这样一个个卑微的劳动者,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一片片幸福的蓝天。
没有挂牌仪式,人员到位后,陈三郎立即召集所有的管理层,开了第一次火线会议。
而其中核心的议题就是岗位分工和接下来的主要任务。
万事开头难啊,尽管主持浦江装卸的日常工作已有两年,但面对自家公司开局时千头万绪的事情,陈三郎还是感到自己的头都大了。
已经没有退路,那就勇往直前吧。
事情是要人来做的,所以人事上的铺排,是任何一个单位开篇的头等大事。
总经理陈三郎,当前首要任务是接活,开拓公司业务。
副总经理英花,负责后勤保障。
司机小侯,暂时分管公司的日常调度。
公司财务,由英花货运的会计老孙兼任。
朱仔、六子、吴新吴和尚、老钱、刘越这几个原来的监工和所有的带班各司其职,原有的职责不变。
公司规章制度,还是浦江装卸已经摸索成熟的那一套安排。
会议之后,陈三郎整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新上任的副手小侯则不停的做着记录。
电话之后,接下来一周500吨业务量的装卸单子就基本敲定了。
陈三郎这才举起双臂,长长的吐了口气,和小侯来了个庆祝的拥抱。
偌大的上海,能够叫得上名号的装卸公司就那么几十来家,大家既有竞争的关系,又有合作的关系。
平时做业务,基本是我做不完的让给你,你做不完的让给我做。
尤其是像陈三郎这样正是如日中天的业内老人,所有的公司同行都会给他三分薄面。
听说他自立公司后,一般都会虚伪的祝贺。尽管自己公司的业务当前还不够做,但还是会献上30吨、50吨业务量的“红包”。
这就像亲朋好友办喜事请客一样,收到了请帖,即使手头再拮据,该包的红包一分钱也是不能少的。
而所有这些红包都是人情,将来都是要加倍偿还的。
这个市场谁都会有求人的时候,拼命三郎既然开金口向自己求助,那多少都要意思意思。
不然将来撞到人家的枪口上,会死的很难看。
像浦江装卸刚刚经历的危机,完全是张文化自找的。这个行业内他还是新人,市场的同行只认得陈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