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君的建议,正合陈三郎的心意。
用邓爷爷的话讲,就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这种生意只能当成副业,能做就做,做不下去自己的水泥主业也不至于受到影响。
“那就这样吧,就按周君的建议来。我们先设个票据部趟着干,朱仔你兼任部长,六子你负责组织宣传!如果真的能赚大钱,将来我们再招兵买马另起炉灶!”
会议结束,部门、岗位、负责人都安排妥当,陈三郎开心的拍拍手站了起来,从周君手里接过闺女。
几天后票据部正式运转起来,六子雇了10名做兼职的在校大学生,一家家单位、一栋栋住宅楼的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硬是散去了几万份的传单和一万多张三郎财务的名片。
别说周君的主意还真的有效果,传单刚散完,开张生意的电话就拨过来了。
而且是一笔500万逾期债务的大生意,主家答应的提成费用高达10%。
但是难点就在于,这笔单子是跨省交易。
既然是开张的第一笔生意,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做好,而且要用正当的手段,这也是对陈三郎的第一个考验。
靠拳头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要做成大生意就要走正道。
陈三郎也第一次为收债的团队聘请了律师,和相关公检法部门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
这一从跨省作业,历时长达半年,来来回回数十次的交涉。
最后,朱仔、六子和另外两位小弟不得不用大奔把这位地方纺纱厂的老板“请回”上海。
好吃好喝的伺候,但是不付款不放人,其实就是软性的“绑架”。
这家单位确实面临的巨大的财务困境,最后和债权人协商撘成的解决方案是付一半现金,另一半用该厂的产品面纱抵债。
整个这笔单子的业务才算结束,刨去所有的费用,三郎财务也算是初战告捷。
再加上中间一些陆陆续续的小单子,半年下来,也有50多万的利润进账。
看来这一行赚钱快所言非虚啊!
陈三郎正式把三郎财务的招牌打了出来,在浦东大道里一处高级写字楼里,租了一间百十平方的工作室,正式开始了他的财务金融事业。
但三郎财务的法人代表则是朱仔,副经理六子,还有一班穿西服打领带的小弟。
陈三郎则是这家公司幕后的金主、真正的老板。
当年浦江装卸张高寿聘请他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