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作为作者的游格格想表达的更多,但卓知雯能领会的仍然很少。
她翻过这一页,继续向下看。
在上卷的第三部分,游格格讲述了自己因为攀登珠峰失败,身体也被拖垮后那段思想之旅。
休养期间,游格格每天重复着读书,看大师们的画作,在十字路口看来往行人的日子。
她读的书既有古典名著,也有时新科学杂志,几乎可以说是海纳百川。
不过她自己也说了。
“若论最喜欢,还是《》中细腻人情,《未来简史》中观察和思考角度,《三体》中智子蚀刻之初展开时的壮丽景象,《时光之旅》里的无人深空……惊叹于文字之美,更折服于人的智慧之美,我的身体虽然已不允许我再去远方,可我却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这里,宇宙洪荒也只是一片景色罢了。”
若不知游格格是谁,你可能还会惊叹她的气魄,可当你看过游格格本人照片,你不禁感慨,这柔弱的小女生口气可真不小。
游格格在第一卷记录了自己人生的几次转折及转变。
在第一卷的末尾,她手绘了一幅画,这是非附带手稿版的书中所没有的。
游格格在白纸上画了一棵树,苍白的书。
它的枝干纹理好似人的大脑皮层纹路,而如果再仔细的去看,你会发现这些枝干其实都是由人的躯体构成的,他们与这棵树融为一体,或相互拥抱,或彼此依靠,形态动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双目紧闭,通体莹白,而且找不出一个完整的人形,也就说……这是由残缺的人组成的完整的一颗树。
关于这张画,网络上的分析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对此表示不屑,认为游格格只是脑洞大开,为了新奇而新奇的画了这么一副毫无内涵和美感的诡异图画,与她神经质的思维方式十分贴合。
但也有人对这幅画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们认为游格格的这幅画中所体现的内在含义十分真切且**,以树的形态描绘思维,并以人的残缺构建思维的枝干,这就像是造物主眼中的人类一般,是人类未进化,未超越之前的模样。
他们甚至相信,闭着眼的人类代表了盲目,残缺是不完美的特征,形态各异,又相互依存,是个体形成整体后依然存在的心之壁尚未破除,而之所以用如此之多的人构成大脑,或者构成思想的具象体,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单一的,偏向的,只有在思想的融合下才能得到完整,才有希望结出伊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