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根本称不上创新,更别提超越第二代司南结构的“超算粒子共振”了。
的确,在用第三代司南计算1+2等于几的时候,这台超级衍算核心的答复速度可能都不如最古老的计算器。可如果以1+2为单元的计算任务扩增十兆倍以后,第三代司南架构给出答复的时间可能仅仅只有1.5秒,差不多相当于第二代司南架构的九万分之一。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第三代司南架构就是专门为复杂问题准备的。
而且单就思维解析力上,第三代司南架构绝对是人类目前最贴近真正意义“超级人工智能”的存在。
因此,苏晚霞觉得基地的中央衍算核心不可能会随随便便从那么多词组中专门找出“朴实无华”和“道义法则”两个词来形容最下层层次。
它理解的体系通过这种具体的描述还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于是苏晚霞在得到其他四个人的反对后悄悄的在一个深夜让自己的脑神经元与中央核心进行了虚数连接,并重新针对最下层层次进行的分析。
然后苏晚霞得到了两个全新的词汇。
“童年”和“淹没”。
当时发现苏晚霞搞这种极端风险操作的沈一诺叫来所有人把苏晚霞好好的数落了一通,甚至还启动了由他们五人制定的基本行为准则,将苏晚霞关了禁闭。
而这恰好让苏晚霞拥有了绝对安静的沉浸式思考空间。
在那段时间里,苏晚霞将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体系概念进行了叠加与融合。
“智慧形态的整合”、“认知壁垒”、“童年”。
创造阶梯的三个层次。
它们是相通的,具备联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过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在怎样的环境和时代认知到了这些东西,并将其形成为文献留存下来呢?
苏晚霞闭上眼睛。
一号发掘场的幽能解析造型图像一个蛋筒。
它头重脚轻,与火星地表呈现出17.5度的倾角斜插入大地。排除地质活动影响后,这种倾角的形成最终被怀疑是与建筑物轴心整体的特殊作用有关。类似于一号发掘场找到的遗迹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巨大的整体,而它的倾角是为了让它拥有特殊的功用。
苏晚霞将现有数据集合到一起,让中央衍算核心比对多种可能。
比如观测角度,以及相应角度观测方向上的各种天体、星座等等。
最终中央核心给出了集中可能。
按照一号发掘场的位置以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