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倾斜,进而凭此计算出精确度更高的光速数值。之后,魏和学院授予新以撒助理研究员职称,从此彻底融入魏和学院的学术圈。时至今日,新以撒仍旧留在科研岗位上发光发热。
以上,即使五例样本的现状。
魏东生冷漠心态结束这一轮近距离观察,抽身北上调研赵藩的六年义务教育现状。
刚刚踏步赵藩国境,魏东生就不禁苦笑摇头。
果如魏东生所料,赵藩的六年义务教育政策非常不乐观。
样本之一,河间府某县甲村。
这里的塾学是一栋危房,塾师则是一名识字不过百的退伍士兵,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一条很简单的推论,塾师都是文盲蛋子,他怎能教出合格的学生?再者,穷人孩子早当家,六七岁孩子虽然无法视作合格劳动力,却已经能够做一些放羊、喂猪、热饭等简单活计,农民怎肯舍得把孩子送到塾学浪费时间。
甲村的义务教育,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除非来了官员视察民生,塾师才会临时召集学生装样子。
样本之二,河间府某县乙村。
与甲村不同,乙村乃至周边村子的义务教育制度都像模像样,一群又一群孩子准时聚集到各所塾学死记硬背。如果魏藩藩王微服私访到这里,肯定非常欣慰地感慨:“此地百姓,当真好学。”
可惜,乙村的义务教育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乙村有一名程姓大地主,他承包了附近二十余村落的六年义务教育。程姓大地主高举效忠藩王陛下旗帜兴办义务教育,首先驱使衙役勒令各村村民集资建设塾学;其次组建护学民兵,强制要求各户村民准时把孩子送到塾学。
程大地主为何如此积极支持国策呢?
因为利益。
农民收入低,每一文钱的意外开支,都要斟酌再斟酌。程大地主支持义务教育国策归支持,他绝不可能亲自掏腰包建设塾学,所有塾学的建设资金都羊毛出在羊身上。又因为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程大地主奢侈浪费风格要求“一村一塾,五村一大塾”,间接把许多自耕农逼到破产。
或许有人会质疑,农民没钱就是没钱,程大地主又能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农民没钱了,可以把祖传耕地卖给程大地主啊;地卖完了,农民还可以把老婆孩子和自己抵押给程大地主啊。
一村一塾,五村一大塾,目的就是为了假借国策名义耗干自耕农的积蓄。
另外,除了塾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