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然后寄往所有的唱片公司,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还有的穷到根本没钱录小样Demo。
传统音乐圈子的模式,其实有点像颇为混乱的模特界,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无名歌手,先要自己出钱录制音乐小样Demo,有的人资金充裕,就会在职业的录音棚录制。而在早期没钱买录音棚使用费的人,就根本没法只做自己的小样Demo。
当你做出小样Demo之后,真正的征途才刚刚开始,然后海量的复制拷贝之后,就要把这些小样Demo寄给各路大小唱片公司,不仅是那些大型公司,就算是一些不如流,甚至无名的野鸡唱片公司,也不会被放过。
接下来就只有等,大部分人其实一辈子都得不到唱片公司的回音。这里即使撇掉,那些不正规的中小唱片公司,甚至是打着给歌手出唱片的幌子,骗财骗色的欺诈皮包公司。
回到正规唱片公司的途径上来,一个歌手被选中小样Demo之后,想要正常出道也很困难,因为唱片公司还要综合考量这个歌手本身的实力、风格,以及他们对市场的解读等多重因素。
有不少预备歌手,在兴奋地和唱片公司签约之后,经过一到两年的录音室录制唱片,甚至已经开始初步宣传之后,却突然被唱片公司取消唱片的事情也不少见。而随着一两年的签约协议到期之后,还没有出唱片,或者出了唱片却没取得好成绩的歌手,就会被唱片公司放弃。
这既让很多人不停的在出道与成名之间徘徊,白白浪费了大好年华;另一方面,唱片公司这种广撒网多捞鱼的运营模式,也造成了人员臃肿、成本高昂的负担。
后来综合好莱坞的各大传媒集团,唱片部门的销售和盈利也是最低的,远远比不上火车头的电影和电视部门,更比不上后来快速崛起的收费有线电视台。
即使在后来自制音乐的录音软件更加流行起来,制作小样Demo的成本大幅下降,但是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意味着想要让听众听到的难度反而更大了。
所以大唱片公司的权力反而更大了,虽然在希德看来,臃肿无效率的唱片公司们也更虚弱了。但是对于歌手,即使是那些出道已久的歌手,也会面临大唱片公司的予取予夺和巧取豪夺。
关于这一点,后来由维京唱片旗下的乐队30Sceonds-to-Mars自编自导自拍的音乐纪录片《Artifact》,就深刻揭露了这些唱片行内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而现在由火狮电视台重新包装的《美国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