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最开始和霍光打招呼的孔安国。
说起这人来,霍光也隐隐感觉名字有些熟悉,好像确实是孔子的后人,不过汉朝还没有将孔子彻底捧上神坛,更加没有加封其后人世袭爵位,而刚才公孙奇介绍,孔安国现在不过是个‘谏大夫’,好像只是个八百石的官职。
“在下有几个问题想问孔先生,陛下尊崇儒道,可是外御匈奴,内平叛乱的时候,用的又可是儒家思想?以礼乐能否让匈奴臣服?能否让诸侯归心?若无农商,何以让我等有衣可衣,有食可食?”霍光这时候也举出了反例来证明儒家思想不是万能的,就算汉武帝尊崇儒术,那也是只去其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而治理一个国家,单靠一种思想是怎么也不可能的。
霍光这几个问题,孔安国还真不能回答。汉武帝的实际做法也正是取各家之长,只是表面上说的尊崇儒术,甚至在这个时期,还有明显的儒家思想法家化。
论道就是这样,自然有针锋相对,倒不是说谁针对谁,只是关乎思想理念的不同。霍光其实也不是一个小孩,他同样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而他的思想理念就是刚才说的那番话,其实这个时期的汉武帝践行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
汉武帝穷兵黩武,又严于律法。他要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这一说法在后世被称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但是事实上这原本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其实不管是儒家思想也好,道家思想也罢,这是最具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一种文明模式。
“如果人人道德高尚,那法律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大家都不犯罪,都很明理,办事都不出规矩,法律还有什么作用?所以问题的根本都不是用什么法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人道德高尚!”孔安国是坚定的儒学者,当然这里的诸人都是各自学说的坚定追随者。这时候孔安国自然能找到合理的论点来反击霍光。
霍光心中并不意外,如果三言两语就把这些人说的哑口无言那才奇怪了。此刻听到孔安国如此说,霍光心中反倒有些高兴了。因为他原本将话题往内圣外王上靠近,是想以此来引庄青翟开口,可没想到庄青翟还稳着,倒是孔安国上钩了。
不过还好不管是谁上钩,对霍光来说都不是关键,关键是霍光要等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才让霍光有机会说出接下来的话,也就是他此行翠华山的主要目的。原本霍光到翠华山目的是唯一的,不过现在他觉得和这些诸子传人论道,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所以他此刻也将这番论道当成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