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内的民生了,支撑不起一场大战也是大唐的窘迫。因为国内粮草不足,天下凋敝这么多年,前隋的根基已经彻底的耗费干净,只有李二自己慢慢积攒家底。
“仙长,此话怎讲?大唐周边无数异族虎视眈眈,征讨他们有何不可?中原强盛就臣服,中原削弱就入侵,这样的异族留之何用?”李二不是不知道这些异族的本来面目。他自己的祖先就是这么来的,虽然登上皇位之后,李家开始了洗白,还认了李耳当祖宗。
但是他们一家子体内的鲜卑血脉却是洗不去的,不仅仅是他,他的皇后长孙氏,还有朝中那些复姓的官员,全都是当初五胡乱华的时候和汉族血脉融合的后裔。
李二对于这种白眼狼一样的异族的了解比起吕涵阳都要真切,历史上对于这些异族他是安抚,分化,然后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就算这样的手段也是在暗中进行,在表面上摆出了一副一视同仁的表象。
正如历史上李二说过:自古以来皆分胡汉夷狄,朕却爱之如一。这种话说起来好听,但是真正的能够做到?这显然不可能,在封建社会绝对做不到这样的民族大同。
这是为什么?只是为了安抚那些番邦异族,让他们安心,大唐不会打你们。这样那些家伙就不会造反,可是按照李二的真实想法,却是绝对要将这些异族全都直接铲除干净。
这一点在李二每隔几年就要对外发动战争就看得出来,且不说历史书上面记载的那些原因是不是正确,但是师出有名就直接派兵去打还看不出李二的对外政策?
有那些钱粮去打仗,还不如让国内的百姓过得好一些呢,贞观年间也不是说人人都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在整个大唐地图范围内,能够吃饱穿暖的也就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只是在饥寒的低保线上挣扎。
所以李二之所以对外战争,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些异族就算对他们再好他们都会反叛,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东突厥是这样,签订合约说撕毁就撕毁;薛延陀也是这样,李二在历史上册封了真珠可汗,可是最后还是薛延陀壮大之后就变了白眼狼。
还有高昌,高丽,还有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等等,这些都在李二心中是必须要用战争说话的。可是为什么委曲求全,就是因为国内的民生不足以让大唐的军事行动毫不受阻。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没有钱粮,打仗什么的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
“那些异族,现在不值一提,只要本座在,他们还能怎样挣扎?莫非真以为本座不敢大开杀戒?”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