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厚熜想让满朝官员,都跟着一起讨论一下这个事情,从而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议礼事件,基本上所有朝臣都参与了这次事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大多数朝臣都持支持态度,他们纷纷找礼部官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礼部官员能遵从皇帝的命令,为兴献帝、后加尊称、定尊号,以结束这场弊大于利的礼仪之争,然后好一心做正经事儿。
所以礼部尚书毛澄,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也不能一意孤行,不考虑群臣的意见,所以在认真地想了几天以后,他也没有去找杨延和等人商量,拟好了一份礼仪状就呈了上去,说应尊兴献帝、后为兴献皇帝、兴献皇太后,也就是同意了朱厚熜主张。
朱厚熜见到这份礼仪状大喜过望,可杨延和听说以后却恼怒异常,原来他以为毛澄没来找他,是自己有了什么解决之法,万万没想到毛澄竟然倒戈了,为此他立即去了礼部,可在责问毛澄时,毛澄竟和朱厚熜一样,把张太后抬了出来,说尊的是太后的懿旨,让他瞠目结舌,到了这一刻,他知道大势已去了,他不但以私废公失了人心,即排除异己,包括李缙遇刺的事情,朝臣们也认为是他做的,这件事情的影响极坏,最主要的是还因为这件事情,致使他失去了张太后的支持,所以他已然无力回天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无奈只能上疏请求致仕。
致仕,就是交还官职,即退休,可朱厚熜却没有批准,并且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好言安慰了杨延和一通,还加封了杨延和的官职,但杨延和却和之前朱厚熜刚刚即位,要以定策之功,加封他为伯爵、太傅时一样,坚辞不受,可虽然官没有受,但人最后还是留下来了。
跟着在朱厚熜的催促下,于年前的时候,举行了尊号典礼,将兴献帝、后,尊为了‘皇考恭穆献皇帝’和‘圣母章圣皇太后’,然后持续了七、八个月的这次既是为了议礼,而又不单纯是为了议礼的议礼事件,在朱厚熜挫败了杨廷和一手操纵,和其依附者,不顾他继位的实情,而强迫他依照汉宋旧例改换父母的图谋,维护了他与兴献王的父子关系,确保了大明法律的尊严和政治的秩序后,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其实杨延和也不能算是什么坏人,相反,他为人清廉,极为端正,就算是深居高位,也是诚诚恳恳,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他和朱厚熜搞对抗争权,只是为了改革,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国家,如今大明危机不断,要是再不进行改革,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什么都完了,所以他必须要摆脱束缚,以使他能放开手脚,去做他认为应该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