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的一百多年当中,蜀中虽然名义上是属于大光,但笮族人在这里的份量却远远大于大光朝堂。尤其是近百年来,笮族人势力扩充极大,甚至有渗入成州府的趋势,直到成州刺史陶贺的到来。”
苏仲斋看了眼杨易,继续道:“二十年前陶贺被国朝认命为成州刺史,却没有给他一兵一卒,让其一人一马带着一箱书籍便南下入蜀,当时整个大光都没人看好这个有些呆滞的中年书生。
可是恰恰就是这个书生,仅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将强悍的笮族人逼到了西南一隅的林安县,几乎再也没有踏出一步,并且他还大力提倡蜀中的农桑商贸,开拓蜀中丝绸贸易,兴修江蕖水利,如此这般二十年下来,才有了如今的蜀中。”
杨易摸着自己的下巴听苏仲斋讲完,心中却是无比的震撼,一则惊讶那个看上去就是一个迂腐老头儿的陶贺竟然有如此能耐,二来想到自己现在不就走的正是陶贺的老路吗?单枪匹马入蜀,陶贺用了十年时间才真正的控制蜀中,可自己如何等得了这么长时间?
苏仲斋似乎看出了杨易的忧虑,笑道:“你也不比太担忧,如今的蜀中比当年陶贺入蜀时可要好的多,至少没有人敢明面上胡来,再说你身后还有一万多精锐北军,只要你有办法打开大门,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自然能迅速控制蜀中。”
杨易点了点头,凝道:“难怪那高左珍和窦旭如此厉害都没有见他们有将陶贺拉下马的意图,最开始我还以为这二人是相互制衡有所顾虑,现在看来最大原因还是在陶贺身上,陶贺在蜀中的声望让那二人望而生畏。”
“嗯,你说的不错,不过老夫觉得制衡的效果还是有的,权谋的事情老夫不是太懂,但以往常发生的事情来看,陶贺确实是有意让高左珍和窦旭二人互相制约,这样就形成一个天平,陶贺稳稳的坐在中间掌控全局。”
权利制衡其实是在任何地方都实用的,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各方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好是能产生出良性竞争,最大化的保证团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能让天平制衡者足以掌控全局。
不过任何事情都会有弊端,就如先皇杨禄当初制衡大皇子和三皇子两方势力一般,一旦天平一端崩塌,没有能及时重新寻找势力均衡的话,那结果就将是整个局面失去控制,再加上七皇子杨杰的突然发难,最终导致了大光这杆大天平瞬间崩塌。
不过杨易仍然有一个疑问:“外公,那陶贺年龄已经如此大了,他总得考虑考虑后路吧?难道就没有迹象表明他想让谁继任刺史之